美股
基金
外汇丶加密货币
沪丶深港通
港股
 
 
 
 
 
 
新闻分享
如欲分享新闻,请填写收件人及阁下之电邮,再按「送出」。*必需填写
收件者电邮*
请用分号「;」分隔不同电邮地址,例子:a@a.com; b@b.com
阁下之电邮*
分享内容
克而瑞地产研究:2024年全国土地成交规模延续缩量去库存 城投托底力度不减
智通财经APP获悉,克而瑞地产研究发布报告称,展望来年,得益于货币政策重提“适度宽松”,以及行业去库存、稳信心步伐的持续推进,2025年有望迎来更多高品质、高单价地块成交,土地交易规模方面,也有望在和...
重设
送出
视窗将於5秒内关闭
克而瑞地产研究:2024年全国土地成交规模延续缩量去库存 城投托底力度不减
智通财经
推荐
1
利好
0
利淡
0
 
 

智通财经APP获悉,克而瑞地产研究发布报告称,展望来年,得益于货币政策重提“适度宽松”,以及行业去库存、稳信心步伐的持续推进,2025年有望迎来更多高品质、高单价地块成交,土地交易规模方面,也有望在和商品房交易规模相匹配的低位企稳。至于企业投资方面,虽然当前销售端有所转暖,但面对存货周转率大幅上升的挑战,现阶段大部分市场化企业的主要任务仍是调降自身库存,2025年企业投资还将处于筑底期。

克而瑞地产研究表示,在稳市场、去库存为行业发展第一要务的时代背景下,2024年土地成交规模延续下滑,截至2024年12月20日,全国300城土地成交建筑面积同比下滑17%。预计全年成交建面下降至11亿平方米左右,已与商品房成交规模相近。就城市视角来看,土地成交规模小于商品房成交规模已经成为2024年的常态,行业也由此正式迈入了去库存新周期。土拍热度方面,得益于地方主管部门在供求调控得当,以及四限放松、控规调整等稳市场举措对需求测的扶持,少数核心地块持续火爆,使得全年溢价率仍能在4%左右维稳。

成交面积:同比降幅收窄至17%,2021年以来首次同比降幅低于二成

截止2024年12月20日,全国300城土地市场成交建筑面积10.3亿平方米,较2023年同期下降17%。为促进行业库存压力减轻,近年以来土地市场交易规模的收缩速度明显快于商品房市场,全国土地供求规模连年大幅下降。与2020年高点相比,近四年以来土地年成交量已经下跌超过六成。不过17%的同比降幅,已是2021年以来降幅最低的一次。就已公布公告数据预估,2024年全年土地成交量将在11亿平方米左右,已然和商品房年成交量相近,考虑到出让土地中的配建和保障房等不可售部分,2024年全国可售商品房用地出让规模已然小于新房成交,行业已经正式进入去库存周期,土地成交同比降幅的收窄也在情理之中。

1、成交规模同比全线回落,一二线提质缩量去库存

分城市能级来看,各能级城市土地成交规模均延续收窄,其中一二线城市同比降幅更大。一线城市总成交规模为1850万平方米,较上年同期下降了30%。分城市来看,除北京成交规模同比下降15%外,其余三成同比降幅均在二成以上。譬如2024年以来新房成交量接近1400万平方米的上海,至截稿时仅成交了500万平方米的商品房用地。作为全国市场健康度最高的一线城市,在2024年也在放慢供地节奏,减少库存规模,以促进市场加速企稳。

二三线城市方面,成交规模规模同样继续缩减,其中二线城市降幅较大,同比下降21%,三四线城市同比下降16%。在经历了连续数年的领跌之后,三四线城市土地成交规模率先接近底部,在保证城市重大项目建设规模的前提下,进一步下跌的空间已然不大。相反二线城市仍有不少城市出现了较大降幅,如长春、沈阳、长沙、天津、苏州等城市同比降幅均在五成左右或更高。典型如天津2024年以来成交商品房用地仅400万平方米左右,不到新房交易量的四成,再加之放开四限等稳市场政策对需求侧的扶持,2024年天津平均新房开盘去化率超过五成,已然是当前稳市场的标杆城市之一。

2、城市成交规模普遍缩水,仅西安全年成交有望维持在2000万平方米级别

截止12月20日,无一城市成交建筑面积超过2000万方。即便从全年预估数据来看,加上最后十天的公告土地,预计全年也仅有西安一市成交建面超过2000万平方米。而在2023年,还有长沙、重庆、西安、盐城、徐州等五市。土地成交“大市”的消失,一方面是与新房成交规模的下降同步,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地方主管部门积极调整供地节奏,削减供地规模以促进市场供求恢复。

即便是位于榜首的西安,在近年来新房市场抗压性表现较佳,且城市建设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情况下,依旧适度削减了供地规模,2024年至今土地出让规模同比下降约6%。而徐州、常州、南通等三线城市,2024年土地成交规模同比降幅更是超过三成。其中常州在2024年明确表态,原则上将停止普通住宅用地供应,也不再新建安置房,2024年下半年以来新增供地容积率基本都在2.0以下,为低密度改善型住房用地。

至于2024年土地成交量同比上升的少数城市,大多为年内有较多重点项目推动,或前期基数过低,如临沂2023年出让土地规模大幅收窄至500万平方米左右,
2024年土地成交建面超过90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2%,但相对其1000万平方米左右的商品房销售规模来看,仍然处于合理范围之内。

分能级来看,一线城市均未入榜,二线城市有6个城市入榜,较上年减少一个,三四线多达14个城市入榜,较上年增加一个。这也与各能级城市土地成交规模的变动趋势相一致,成交规模快速收缩的高能级入榜城市进一步减少。

重点城市拿地开工率不足五成,盈利项目才会开盘

1、23-24H1成交宅地整体开工率46%,开工两极分化严重

CRIC统计了30个典型城市,30城2023年至2024年上半年成交含宅地块中,整体开工率达到47%,但不同能级差异显著。

一线城市的开工率达到84.6%,二线城市则大幅降低至40.7%。也就是说,目前在一线城市以外的地方,土地成交一年半以后的开工情况并不理想,尤其是部分非市场化拿地较多的二线城市,长久不开工成为常态,土地供应也成为“无效供应”。

2、30城整体开盘率仅36.1%,北京、杭州等城市表现突出

从开工情况进一步推进至开盘情况,重点23城23-24H1成交宅地的开盘率进一步下降至36.1%,与开工率相比下降11个百分点。其中一线城市平均开盘率达到67.9%,二线城市则仅有35%。

项目的开工、开盘“积极性”受到城市市场活跃程度低、库存高企、城投不断“托底”以及开发商资金情况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开发商的资金将直接影响到项目能否正常推进,达到预期进度。综合来看北京、杭州、上海等城市的开盘率明显高于其他城市。

3、能开盘的项目多数能赚钱

在已开盘的项目中,结合建安成本、融资成本等动态盈利能力的测发现,在多数城市能够开盘的项目都能盈利。如济南、合肥、青岛等城市盈利比例超过80%,长三角的苏州、宁波、南京等城市盈利能力也超过五成。

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我们结合城市盈利比例和拿地开盘的情况来看,虽然多数城市开盘项目均盈利,但开盘率确保持在较低水平,如深圳率仅为20%,济南、青岛近一年拿地开盘项目数量均在20+,盈利比例超过九成,但实际开盘率不到25%。由此可见,当前市场背景下,只有确定性高的赚钱的项目企业才会有意愿去新开盘。

当前企业推盘逻辑和过去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在高周转、快增长的阶段,即便是拿了高价地,不赚钱企业也会积极开盘,追求规模。但在这一轮行业长期筑底修复的走势中,企业更加谨慎,更注重流量和收益,因此也只有算得过来账且赚钱的项目才会推盘入市。

企业投资力度持续收缩,央企拿地金额锐减46%

1、企业投资金额三连降,投资意愿处在历史低位2024年房企投资持续低迷,全年新增土储百强房企的新增货值、总价和建面百强总和分别为22061亿元、10840亿元和10687万平方米,同比降幅分别为31%、30%和20%,不但同比表现为下降、且降幅较去年末持续增大。

拿地销售比方面,全年百强房企拿地销售比0.16,与去年相比下降0.05,再度刷新近5年来最低位。

分季度来看,今年全年拿地销售比表现较为稳定,一季度开始就在0.15左右徘徊,拿地销售比受到头部国央企的影响较大,且拿地节奏并未出现大的调整,年末小幅上翘至0.16。

截止至11月末,新增货值的各梯队门槛值也仍处于同比下降的状态,新增货值百强门槛值为51.5亿元,同比降幅为13%,与去年同期相比,降幅有所收窄。

分梯队来看,新增货值10强的门槛值同比下降最为严重,11月末10强门槛值为383.7亿元,同比降幅达到46%,在梯队中降幅最大,且较去年同期降幅增大23个百分点,虽然今年头部国央企拿地仍是助力,但纵向对比来看,头部房企投资的力度也在收紧;其次20强、30强、50强的门槛值同比降幅分别为20%、25%和4%。

2、央企投资规模大但同比降幅超五成,土地市场城投托底现象仍明显

从企业具体投资布局而言,2024年仍然保持了“少数央国企占主导、多地城投托底、民企持续萎靡”的格局。央国企同样深陷市场销售持续筑底的影响,投资愈发谨慎,虽然投资规模仍保持领先,但较去年大幅下滑。这也导致在多个地方土地市场依旧需要城投平台公司进行托底,虽然整体金额不及央国企,但数量较多,且拿地金额较去年有明显提升。

从拿地金额TOP100企业来看,央国企依旧是2024年土地市场绝对主力,虽然上榜数量少但金额占比高。其中,前十一月央企拿地金额占百强比例30%,国企达到23%,分别较2023年同期下降10个百分点和上涨6个百分点。而民企金额占比仅有14%,较去年同期下降4个百分点。相较之下,城投在央企投资下滑之下承担了更多的托底作用,拿地金额TOP100中城投拿地金额占比达到26%,仅次于央企,较2023年同期增加15个百分点,且上榜数量中,城投企业也是占据了半壁江山。

进一步细分企业类型来看,混合所有制、民企、央企投资金额均大幅下降,前两者降幅超过50%。降幅最大的是混合所有制企业,较同期下降66%,金地几乎暂缓拿地,万科投资金额不足百亿,即便是今年拿地较为积极的绿城,拿地金额同比下降21%。民企中,目前尚存拿地能力的也仅有少数规模化、全国化的企业,如龙湖、滨江、伟星等等,前十一月拿地金额同比降52%。而拿地金额最多的央国企降幅同样接近五成,保利、华润降幅在50%以下,中海、招商降幅达到62%,谨慎投资成为诸多央企应对市场持续筑底的首要策略。地方国企中,部分企业在积极走出大本营持续拓展质地优良的核心城市,因此拿地金额降幅仅为14%,其中越秀地产表现相对突出,招拍挂和收并购双管齐下,拿地金额增幅接近五成。

值得注意的是,在各类型房企拿地金额普遍下降的同时,城投则继续为土地市场托底,且拿地金额较2023年同期增长36%。

展望

从全年成交变动来看,2024年土地市场成交规模延续缩量,成交建面再度刷新近十年新低,促进行业去库存步伐快速推进,在少数核心优质地块带动下,整体市场热度低位维稳。接下来,在供地规模已经基本紧缩到位的基础之上,土地市场交易规模有望低位企稳,但从企业投资角度来看,鉴于大多数企业现金流、库存周转依旧承压,预计2025年企业投资仍将处于筑底期。

宽松货币政策叠加需求端预期改善,2025年土地成交有望低位企稳

预估全年数据,2024年全国土地成交将较2020年高点下降超过六成,期间降幅远远大于商品房、房地产投资、施工面积等行业核心指标。作为行业去库存的最先行指标,土地出让规模的连续大幅度收窄,既是行业供求规律自我调整的体现,也体现了地方主管部门的主动收缩调整,有利于行业稳市场预期的确立。随着2024年土地成交建面降至10亿平方米级别,其中可售部分已然低于商品房成交面积,行业也进入了实质性的去库存周期。土拍热度方面,2022年以来各地主动地下调了供地规模,并且在2023年由自然资源部主导推出了预供地制度,进一步促进了地块信息的公开透明,保证了土地出让的充分竞争。因此近两年以来虽然土地成交规模大幅下降,但整体溢价率仍能保持在4%左右的水平。

展望2025年,基于岁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得益于货币政策重提“适度宽松”,并明确地方债可以用于土地储备和闲置土地收储,将在实质上加快行业去库存步伐,并减轻投资端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鉴于10月份以来新房市场销售的持续转好,随着需求端预期改善,以及上海、杭州、北京等地限房价政策的退出,随着更多高端新房项目的开盘,也有望推动2025年继续迎来更多高品质、高单价地块成交,并带动投资端信心回升。

从土地成交规模角度来看,鉴于行业库存仍在高位,在新房销售规模较高点下降四成的时代背景之下,在较长的时间之内,去库存仍将是行业将要面临的主要挑战,因此土地成交规模仍需保持与新房成交规模相适的低位。并且若盘活闲置用地显著增多、土地二级市场成交规模增加,一级招拍挂土地市场成交规模也需要进一步压降,以配合行业去库存节奏的平稳进行。

新闻来源 (不包括新闻图片): 智通财经
关注新闻
 
网站地图
支援电邮: support@aastocks.com
阿斯达克网络信息有限公司 (AASTOCKS.COM LIMITED) 版权所有,不得转载
免责声明
阁下明确同意使用本网站/应用程式的风险是由阁下个人承担。

AASTOCKS.com Limited、香港交易所资讯服务有限公司、中国投资信息有限公司、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Nasdaq, Inc.、其控股公司及/或该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属公司、或其资讯来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数据供应商均竭力确保所提供资讯的准确和可靠度,但不能保证其绝对准确和可靠,且亦不会承担因任何不准确或遗漏而引起的任何损失或损害的责任(不管是否侵权法下的责任或合约责任又或其他责任)。

AASTOCKS.com Limited、香港交易所资讯服务有限公司、中国投资信息有限公司、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Nasdaq, Inc.、其控股公司及/或该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属公司、或其资讯来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数据供应商均对资讯不作任何明示或隐含的要约、陈述或保证(包括但不限于可销售性及特殊用途合适性的资讯保证) 。

AASTOCKS.com Limited、香港交易所资讯服务有限公司、中国投资信息有限公司、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Nasdaq, Inc.、或其控股公司及/或该等控股公司的任何附属公司、或其资讯来源及/或其他第三方数据供应商不会就任何原因导致的中断、不准确、错误或遗漏或因此而造成的任何损害赔偿(不论直接或间接、相应而生、惩罚性或惩戒性)对任何人承担责任。

AASTOCKS.com Limited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由于不可抗力的事故或在AASTOCKS.com Limited不可合理控制的情况下导致的损失或损害,如台风、暴雨、其他自然灾难、政府或有关机构的限制、骚动、战争、病毒爆发,网络故障或电信故障,引致AASTOCKS.com Limited不能履行协议内的责任或提供服务。

Morningstar免责声明:版权所有©2020 Morningstar,Inc。保留所有权利此处包含的资料,数据,分析和意见(“信息”):( 1)包含Morningstar及其内容提供者的专营资料;(2)除特别授权外,不得复制或转载;(3) 不构成投资建议;(4)仅供参考,(5)并未为所载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时间性作出保证.Morningstar对于阁下使用任何相关资料而作出的任何有关交易决定,伤害及其它损失均不承担 任何责任。请在使用所有资料前作出核实,并且在咨询专业投资顾问意见前勿作任何投资决定。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将来表现,任何投资项目的价值及所得收入皆可升可跌。

本网站/应用程式包含的内容和信息乃根据公开资料分析和演释,该公开资料,乃从相信属可靠之来源搜集,这些分析和信息并未经独立核实和AASTOCKS.com Limited并不保证他们的准确性、完整性、实时性或者正确性。

在本网站/应用程式的资料、金融市场数据、报价、图表、统计数据、汇率、新闻、研究、分析、购买或者出售评分、财金教学及其他资讯仅作参考使用,在根据资讯执行证券或任何交易前,应咨询独立专业意见,以核实定价资料或获取更详细的市场信息。AASTOCKS.com Limited不应被视为游说任何订户或访客执行任何交易,阁下须为所有跟随在本网站/应用程式的资料、评论和购买或出售评分执行的交易负责。

AASTOCKS.com Limited之信息服务基于「现况」及「现有」的基础提供,网站/应用程式的信息和内容如有更改恕不另行通知。AASTOCKS.com Limited有权但无此义务,改善或更正在本网站/应用程式的任何部分之错误或疏漏。

用户在没有AASTOCKS.com Limited明确的书面同意情况下,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传播、出售、出版、广播、公布、传递资讯内容或者利用在本网站/应用程式的信息和内容作商业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 阁下可自行决定利用本网站的财金教学作学术参考用途,但 AASTOCKS.com Limited不能并不会保证任何在本网站/应用程式现在或未来的购买或出售评论和讯息会否带来赢利。 过往之表现不一定反映未来之表现,AASTOCKS.com Limited不可能作出该保证及用户不应该作出该假设 。

AASTOCKS.com Limited也许连结订户或访客至其有兴趣的网站,但AASTOCKS.com Limited只提供此服务给订户或访客并不为此安排负责。

AASTOCKS.com Limited对于任何包含于、经由、连结、下载或从任何与本网站/应用程式有关服务所获得之资讯、内容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对于阁下透过本网站/应用程式上之广告、资讯或要约而展示、购买或取得之任何产品、资讯资料,本公司亦不负品质保证之责任。

AATV是AASTOCKS.com Limited所属的视频网站平台。

阁下确认:(i)AATV只为提供资讯,而不是为了任何交易目的;(ii)AATV节目内容及其提供的资料本身并不构成任何AASTOCKS为售出任何证券。 (iii)AATV并非并存的人或法律实体,在其他司法管辖区或国家使用,而在某处可能因该使用或分发而违反当地法律或法规。

AASTOCKS.com Limited不对任何其他人进行评论,也不会代表AASTOCKS.com有限公司。 (i)AATV的不准确,错误或遗漏,包括但不限于报价和财务数据;(ii)AATV中的节目传输的流量,错误或中断;(iii)阁下由AATV中部节目内容招致任何损失。

我们保留的权利不时更改本免责声明和并存于本网站/应用程序程序的版本更新版本。阁下必须定期定期查阅于本网站/应用程序声明该信息,并确保您及时知悉任何有关的费用。更新后仍可以继续使用本网站/应用程序,即代表代表阁下同意接受更改后的本免责声明的约束。

本免責聲明應受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香港」)法律管限。閣下同意接受香港法院的專屬司法管轄權管轄。

本免责声明的中英原文如有任何岐异,一切以英文原文为准。

更新日期为: 2023年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