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半个多月的持续性上涨,港股市场积累了大量的获利盘及短线资金,这部分持股在节后的第一天选择了获利出货,叠加港股通流动性释放,大幅溢价下也有出货需求,导致了恒指大幅的震荡,板块加剧分化,大盘金融股明显抗跌。
此次回调更多的是“倒车接人”,政策牛预期未变,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政策上仍具有持续推动的驱动力,一揽子增量政策即将推出,宽松的“货币+财政”政策逐步落实到金融和实体经济中,支撑牛市预期;二是资金仍源源不断输入到港股市场,包括宽松的“资金”、专项贷款资金、投资市场(期货、数字货币、债券等)的资本流动资金以及增量用户储蓄流入;三是多数机构响应政策趋势,抓住政策窗口布局长牛,尤其是在大金融板块,短期回调不影响长线投资及持有信心。
10月8日,国新办发布会召开并围绕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加大助企帮扶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提振资本市场等五个方面,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不过并未具体透露政策措施,这给了市场更多的预期空间。
不过投资者千人千面,而且投资标的及其原股东参差不齐,短期震荡在所难免,选择一个好的板块以及标的就非常重要,这决定了短期震荡抗跌能力及长线投资下是否可以获得超额收益率。显然大盘金融股成为了机构资金及长线投资者的首选,而中国平安(02318)则是受价投者最为亲睐的标的之一。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在9月19日及26日,中国平安相继获得瑞银增持1.18亿港元及小摩增持17.71亿港元,持股比例分别提升至9.02%及8.28%。另外,中国平安深得港股通资金亲睐,从年初至今,港股通持股增加了1.92亿股,增长了76.8%,其中在9月份增加了2400万股,持股市值增加达65.55亿港元。
那么,这些价值投资者为什么要选择中国平安?
智通财经APP认为,作为长期投资者,首先考虑的是资产的稳健性,重点配置β较小的板块,政策牛下,大金融势必板块扛起大旗,且大金融板块市值都比较高,机构和大户集中,因此不会像小盘股那样暴涨暴跌。大金融板块收益率相对稳定,平滑高风险高收益的小市值板块波动,修复大盘保持上升趋势。
从2007年及2015年两次阶段性大涨可以看到,以证券为首的大金融板块带动指数上行,盘子较大的金融股资金流入非常明显,具有抗跌性及长期性。以中国平安为例,在2016-2017年涨幅超过了5倍,2008年大盘大幅回调,个股市值缩水严重,但中国平安于2009-2010年就完全修复了估值,并保持长牛趋势,2006年至今,中间虽有回调,该公司市值涨幅依然高达10倍,而期间恒指仅涨了18%。
而大资金选择中国平安,一方面是尊重市场的历史规律,作为大金融板块的龙头,无论在趋势上还是资产安全上都比其他个股相对安全;另一方面则是该公司基本面依旧强势,收入破万亿规模后仍保持稳健,盈利能力强劲,且每年都分派两次息,估值也不高,光分红就获得了超越大市的回报率。根据东方Choice数据,2004年以来,该公司累计分红高达4464.5亿元,占比目前市值超过50%。
另外,中国平安拥有证券、保险、银行以及基金等综合性金融产品,是宽松货币下实实在在的受益者。从投资维度来看,在政策牛下,证券板块受益于交易的活跃度,而银行板块受益于释放的贷款量,保险及基金则受益于投资热潮。因此该公司的产品基本都站在板块风口,投资热度引导资金持续性流入。
从业绩来看,该公司通过“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持续推动核心业务稳定增长,Q3业绩明显有加速趋势,1-8月份,该公司实现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6207.0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64%,其中在8月份,在去年高基数情况下,寿险及财险均实现双位数的增长,其中寿险保费额增长达38%。“双降”落地Q4还是非常乐观的,具有利润增长预期,而在稳定分红下,不断吸引长线及稳健投资者入场。
中国平安也获得各大投行的看好,其中交银国际曾多次追加看好研报,表示中国平安的综合金融+医疗养老的战略布局构建了差异化竞争优势,主要业绩指标表现优异,盈利显著好于预期,归母营运利润略低于我们预期,财险表现超预期。该行称中国平安股息率超过7%,估值偏低具有吸引力,重申买入。
总的来说,长牛趋势不可挡,而买入以中国平安为首的大盘金融股,在对抗β波动性的同时也将大概率获得长期超额收益率。
新闻来源 (不包括新闻图片): 智通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