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停牌4日的恒大汽车(00708)再度复牌,复牌当日股价便下跌超8%,反映了投资者普遍的悲观预期。消息面上,9月5日盘后,恒大汽车发布公告称,公司又一子公司被申请破产清算,目前公司负债总额已超过700亿元。
自2021年4月达到近70港元的阶段性高点后,恒大汽车股价便一路下行,9月10日收于0.23港元,已跌去99%。从去年起,公司寻找收购方的努力几经波折,截至目前仍未有确切的融资消息。
“造车”梦碎、现金流吃紧,濒临破产边缘的恒大汽车未来将何去何从?
上半年净亏损超200亿
2017年,恒大集团宣布进军新能源汽车市场,彼时新能源汽车正属于潜力巨大的新兴赛道。但造车5年来,恒大汽车未能如愿实现盈利,累计亏损已超过千亿元。
财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恒大汽车的业绩下滑幅度明显,收入约为3837.7万元,同比减少75.17%;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约202.55亿元,同比扩大1.95倍;每股基本亏损186.789分。
公告显示,鉴于中国恒大集团(清盘中)已于2024年1月29日被香港高等法院颁布命令清盘,出于谨慎性原则公司增加对中国恒大集团子公司及联合营公司应收款项减值拨备,2024上半年度全额计提拨备约人民币167.37亿。
公司在财报中坦承,上半年公司资金状况较2023年更加紧张。截至6月30日,恒大汽车资产总额163.69亿元,负债总额743.50亿元。其中,借款265.90亿元,贸易及其他应付款466.95亿元,其他负债10.65亿元。
公司方面表示:“报告期内,集团受到外部、内部因素影响,销售不达预期,公司面临经营困境,研发、生产暂停,各项经营活动及员工队伍稳定受到影响。”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今年以来,恒大汽车已有恒大新能源汽车(广东)有限公司、恒大智能汽车(广东)有限公司等附属公司进入破产重整,9月5日,公司又发布公告称,附属公司恒大恒驰新能源汽车(上海)有限公司的个别债权人向相关地方人民法院申请对相关附属公司进行破产清算。
此前,恒大汽车曾定下到2025年要实现年产销超100万辆、2035年实现年产销超500万的目标,但时至2024年,这个“小目标”显然已无法如期达成。
从账面数据来看,上半年公司的新能源汽车收入录得1043.5万元,相较上年同期的2797.8万元进一步下降。截至6月30日,恒大汽车累积交付超过1429辆新能源汽车,天津制造基地累计生产恒驰5下线1700辆。天津制造基地、上海制造基地及广州制造基地均根据停机管理制度及方案进行设备维护和管理。
今年5月,恒大汽车旗下唯一有资质的工厂天津恒大被责令停止生产并进行整改。根据公告,地方行政部门在核查天津恒大的新能源乘用车产品生产准入条件后,提出了三项整改问题,责令天津恒大停止生产和销售新能源乘用车产品。同时,地方行政部门下发的行政处理决定书和告知书则指出相关附属公司已构成违约,要求公司退回已发放的约19亿元各项奖励和补贴,这无疑将加剧公司的财务压力。
据《每日经济新闻》等媒体披露,时至今年8月,恒大汽车天津工厂已处于停工停产状态,园区内仅剩40余人上班,而冲压车间已被一家名叫天汽模的公司租用生产。
对于如今深陷债务危机的恒大汽车,举步维艰的新能源汽车业务又能否成为公司扭转局势的筹码呢?
车市“价格战”降温,恒大汽车依旧前路漫漫?
2024年上半年,在智能化及车企普遍降价的驱动下,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乘联会数据显示,在乘用车整体销量同比小幅增长3.3%的背景下,上半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410万辆,同比增长33%;新能源渗透率达41.7%,同比增加9.3个百分点,6月单月新能源渗透率达48.5%。
华龙证券指出,2024年上半年新能源车价格战延续,叠加汽车以旧换新补贴额度向新能源车倾斜,6月新能源新车均价较1月下降6%,同期燃油车上升0.5%,新能源车降价幅度明显高于燃油车。
尽管新能源汽车行业依然保持快速增长,但“价格战”硝烟持续,也导致汽车企业于上半年普遍呈现出“增收不增利”的迹象。据统计,仅有为数不多的几家车企在营收、利润方面双双表现良好,而“造车新势力”中更是多数依然亏损,仅有一家盈利。
不过,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随着秋季降价潮逐步平稳,车市将逐步重回促销增量的常态化竞争局面。同时,国家报废更新的促销补贴的力度强化,亦将使得价格战压力相对减轻,年末车市有望进入持续走强的良好状态。
据智通财经APP了解,恒大汽车的首款量产车型恒驰5是2022年推出的车型,定位于紧凑型SUV,售价17.9万元。刚刚上市时,不少媒体称这款新车对标特斯拉Model
Y,但相比刚刚起步的恒驰,今年上半年特斯拉Model Y销量已达到209082辆,在SUV细分市场排名第一。近日,有消息称,全新一代特斯拉Model
Y即将推出,或将采用和Model 3相似的外观及内饰设计,新车续航有望超过800km。面对诸多竞争对手,恒大汽车在“造车”上显然已经落后许多。
另一方面,即使恒大汽车选择继续角逐新能源汽车赛道,现金流也将成为摆在公司面前的巨大难题。
在新能源汽车这个高投入、高风险的领域,从生产到销售、从研发到服务,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在汽车行业整体增长承压、各家车企拼价格拼成本的大环境下,威马、天际等不少新能源车企已多次曝出被法院强制执行、鼓励员工主动离职等新闻,严峻形势可见一斑。
实际上,此前恒大汽车也曾经寻找过不少“下家”。如去年8月,公司层发布公告称,其获得由阿联酋国家主权基金持股的上市公司纽顿集团首笔5亿美元战略投资,另有6亿元人民币过渡资金将陆续到账。然而仅仅2个月后,纽顿集团便暂停资金支出,到今年4月恒大汽车与纽顿集团签订的战略投资协议已正式宣告终止。
今年5月,公司再次发布公告称,有潜在买方或将向公司提供信贷额度,公司约31.45亿股潜在待售股份(占全部已发行股份的约29%)或将被收购。不过,截至目前,该股权收购项目尚未披露新的进展。
截至目前,恒大汽车并无深厚的技术、资源积累,且旗下车型并未经过大规模量产验证,这不由让市场投资者对公司新能源车业务的竞争力打上一个问号。展望未来,恒大汽车仍将需要持续的大量资金投入以维持新能源车业务的运营和发展,公司是否能寻找到合适投资方,将成为市场投资者关注的重点。
新闻来源 (不包括新闻图片): 智通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