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财经APP获悉,2025年2月12日,Nature发表了一篇新闻特稿(News Future)《Dozens of new obesity drugs are
coming: these are the ones to watch》。
该文介绍了多款目前处于研发阶段、值得关注的新型减重药物,其中礼来(LLY.US) 的Bimagrumab作为文中提到的唯二的非GLP-1类靶点药物,首次披露了相当鼓舞人心的个案数据。
文章提到,一位新西兰患者(Kristian Cook)当时体重达114公斤,每天需要服用治疗高胆固醇、高血压和痛风等多种药物。
2022年底,46岁的Cook加入了一项临床试验,该项临床试验旨在测试减重药司美格鲁肽与一种实验性药物——礼来的Bimagrumab的组合疗法,后者被设计用于在减脂过程中保持肌肉量。
对使用司美格鲁肽等治疗肥胖症药物的人群而言,肌肉流失是主要的副作用之一。
这类"GLP-1受体激动剂"在抑制食欲并调节代谢方面表现很出色,但热量摄入减少导致的能量缺口,将迫使身体通过消耗肌肉来补偿。
有数据表明,因为使用司美格鲁肽或替尔泊肽而产生的减重效果中,约三分之一来自肌肉流失而非脂肪消耗。
肌肉流失,会给患者带来诸多的问题。
一方面,肌肉量下降不仅影响体态美观,还会削弱力量、行动能力和整体生理健康;另一方面,肌肉在血糖调节和能量消耗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肌肉流失也会极大影响减重的效果,是可持续减重的主要障碍之一。
以Bimagrumab为代表的肌肉靶向疗法,正是瞄准了GLP-1类药物的上述痛点,正在成为下一代减重药物中的热门方向。
在接受了近一年时间的司美格鲁肽和Bimagrumab的联合治疗后,Cook成功地减掉了18公斤脂肪, 同时增加了1公斤肌肉。
在停药之后,虽然出现部分脂肪反弹,但Cook仍保持比峰值体重低10%以上的状态,且肌肉量相对稳定。
"这改变了我的生命",他感慨道。
Cook参与的这项500人规模的Bimagrumab与司美格鲁肽联用的临床试验已经完成,到目前为止,礼来尚未公布这项临床试验的结果。
Nature这篇报道,可能是第一次有关于该临床试验的部分信息,正式在权威刊物上披露。
在2024年10月16日,公开信息显示,礼来已经正式启动其Bimagrumab联合自家产品替尔泊肽用于增肌减脂的2期临床试验。
由此推测,此前Bimagrumab与司美格鲁肽联用的临床试验,结果应当是令礼来满意的。
代谢赛道风起云涌
进入2025年,随着各大跨国药企陆续公布2024年的财报,代谢赛道的惊人的吸金能力,再次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诺和诺德2024年财报显示,司美格鲁肽的全系产品2024年全年合计收入2018.49亿丹麦克朗(约合292.96亿美元),该药以非常微弱的劣势惜败于K药,距离全球药王的宝座仅仅一步之遥。
作为代谢赛道的另一款现象级药物,礼来的替尔泊肽全系产品2024年全年合计收入164.6亿美元。
仅仅两款产品,就砍下超过450亿美元的销售金额,代谢赛道在全球医药行业的战略地位可见一斑。
GLP-1类药物已经大获成功,但是代谢赛道的故事也许刚刚开始。
目前,全球范围内,大大小小的药企围绕着代谢赛道下一个爆款产品的军备竞赛,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
ActRII靶点竞赛,中国药企处于领先位置
上述Nature的新闻特稿提到Bimagrumab,这款激活素II型受体拮抗剂,是2023年7月礼来以近20亿美元的对价收购Biotech公司Versanis获得的,这也是礼来正式进军“增肌减脂”赛道的标志性事件。
目前,全球范围内有多家药企布局ActRII靶点的减重类药物,其中有2款进展最快的药物已经进入正式临床试验阶段,除了礼来的Bimagrumab之外,另外一款管线是港股上市生物药企来凯医药的LAE102。
2024年6月,来凯医药的LAE102(ActRIIA单克隆抗体)针对超重/肥胖适应症,在中国开展的I期临床试验就已经启动,并完成了首例受试者给药。
截至2024年12月,该临床试验进展顺利,所有64位受试者都已经完成
I期单剂量递增研究(SAD研究)的给药,并且观察到靶标结合的早期迹象和预期的药效生物标志物变化,同时安全性指标良好, 没有任何受试者发生腹泻等不良反应。
来凯医药在ActRIIA靶点的快速进展,甚至引起了手握Bimagrumab的全球巨头礼来的关注。
2024年11月20日,来凯医药和礼来公司达成了一项合作协议,礼来将支持和加速来凯医药在研管线LAE102针对肥胖症治疗的全球临床开发。
根据双方的协议,礼来将负责在美国执行一项I期临床研究并承担相关费用,而来凯医药则保留LAE102的全球权利。
很显然,这里面蕴含了强烈的BD预期:一旦I期临床研究结果符合礼来的要求,作为对ActRIIA靶点志在必得的礼来,完全有理由和来凯达成BD合作。
考虑到减重类药物强劲的商业化销售前景,只要LAE102的I期临床试验拿出积极的数据,无论是授权给哪个跨国药企,其交易金额都有可能达到改写行业记录的级别。
同时,来凯医药在ActRII靶点已经完成了全面的布局:靶向ActRIIA的抗体LAE102以及靶向ActRIIB的抗体LAE103,以及对标Bimagrumab、同时靶向ActRIIA/IIB的双靶点抗体LAE123。
对于目前市值仅有50亿港元左右的来凯医药而言,这无异于拿到了一手的王炸。
在见多了fast follow的中国创新药行业,还很少见到一家企业在一个全球前沿靶点的布局如此领先且全面。
假以时日,来凯医药能否书写一个行业传奇?
(美股为即时串流报价; OTC市场股票除外,资料延迟最少15分钟。)新闻来源 (不包括新闻图片): 智通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