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正在以“飞速”速度发展。
前有在春晚精彩亮相的宇树科技产品京东开售,意味着人形机器人行业逐步开启量产进程消息利好。后有全球大厂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如Meta正投资研发基于AI驱动的仿生人形机器人、苹果发布家用机器人相关职位等消息提振。
总而言之,伴随着人形机器人从理想走进现实、产业链从0迈向1的发展过程中,人形机器人这一行业已然在资本市场掀起了“巨浪”。
对应在二级市场上,则是相关概念股闻风而动,股价相继掀起上涨热潮。
譬如,A股市场中,长盛轴承(300718.SZ) +1.100 (+1.028%) 作为人形机器人板块中的热门个股,股价近期实现了3日2个涨停板的成绩,目前公司股价已经突破百元大关,市值超300亿元。2024年底以来,其股价大概翻了约5倍之多。不仅如此,除长盛轴承外,人形机器人概念股中,卧龙电驱、三丰智能等多只概念股股价均创历史新高。
而港股市场的金力永磁(06680),作为相关人形机器人概念股之一,股价也在不经意中完成了“暴力拉升”。
2月19日,金力永磁股价强势上扬,盘中不断走高,股价一度涨逾33%,截止收盘其股价大涨27.18%至14.32港元。隔日,该股延续强势涨势,股价大幅上扬,至当日收盘时分,股价上涨1.54%,报于14.54港元。而拉长时间线来看,今年1月24日以来,其股价累涨近70%。
(行情来源:富途)
智通财经APP曾在《净利环比增逾3倍,金力永磁(06680)迎来触底反弹信号?》一文中指出,受益于下游新能源需求高景气为公司持续夯实增量基础,及公司向人形机器人领域的业务拓展强化公司中长期成长能力,届时公司有望迎来业绩和估值修复机遇。
现如今,令人好奇的是,金力永磁此番上涨究竟是“天时效应”,还是“人和效应”使然呢?
“人和”:人形机器人布局“恰逢其时”
据悉,金力永磁是一家集研发、生产和销售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亦是一家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领域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的领先供应商。
众所周知,稀土永磁广泛应用于下游节能高效领域。几乎所有需要电能-机械能转换的领域均需要电机,稀土永磁电机凭借其高性能、低损耗以及体积等方面的诸多优势应用于中高端的中小电机领域,对应下游终端包括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清洁能源、移动通信、节能家电、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
其中,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主要应用于风力发电机和新能源汽车等。目前国家高度重视节能环保建设,钕铁硼所应用的风电、新能源汽车、永磁工业电机对于节能环保意义重大,未来随下游高速发展,钕铁硼永磁材料需求有望快速提升,同时带动稀土资源消费需求。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人形机器人是未来高性能钕铁硼磁材重要需求增长点之一,这也意味着,深耕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的金力永磁,与生俱来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
截至2023年年底,金力永磁拥有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毛坯年产能达2.3万吨,2023全年产能利用率达90%以上,预计2024年底将建成3.8万吨/年毛坯产能生产线。另外,该公司还规划到2025年将建成4万吨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产能及先进的磁组件生产线。而在海外市场,金力永磁规划在墨西哥投资建设“墨西哥新建年产100万台/套磁组件生产线项目”,项目有助于提升公司在人形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市场竞争力。
产量方面,2023年该公司稀土永磁材料生产15154吨,同增18.52%,其中使用晶界渗透技术生产13226吨,同增32.72%,占同期公司产品总产量的87.28%。2023年公司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销量15122吨,同增25.60%。
而除了在产能产量方面公司具备一定的领先优势之外,金力永磁还积极绑定下游大客户,共同开拓磁材新需求。
具体而言,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全球排名前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商均采用了该公司产品;在节能变频空调领域,全球变频空调压缩机前十大生产商中的八家均为该公司的客户;在风力发电领域,全球前十大风电整机厂商中的五家是公司的客户。与此同时,金力永磁也是机器人、3C、节能电梯、轨道交通等领域重要的高性能磁钢供应商。公司积极配合世界知名客户的人形机器人用磁组件的研发。
在最近的投资者关系平台上,金力永磁还表示,公司正把握时代的潮流,积极配合世界知名客户的人形机器人用磁组件的研发,并且陆续有小批量的交付,不过现阶段对公司收入和盈利影响甚微。
虽然现阶段来看,由于人形机器人赛道正处于爆发前夕,产业链正从0迈向1,对公司收入和盈利影响甚微,但从中长期来看,具有一定先发优势的金力永磁持续布局人形机器人领域,可谓是恰逢其时,带来的增长效应不言而喻。
“天时”:人形机器人开启“量产元年”
不得不说,随着AI时代的到来以及人口老龄化加剧,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面向未来的黄金赛道。
在这一波人形机器人浪潮中,以特斯拉、1X、FigureAI为首的多家科技明星公司及无数初创团队纷纷切入人形机器人新赛道,为人形机器人产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希望。从产业发展节奏看,人形机器人产业25年有望进入量产元年,26年则迎来商业化爆发。
从国外市场来看,2024年是全球人形机器人原型机发布元年,例如1XTech发布双足人形机器人NEO、开普勒发布先行者K2、波士顿动力发布电动版人形机器人进入atlas等。2025年,人形机器人产业有望进入量产、集中功能测试阶段,马斯克表示,特斯拉25年将生产1万台Optimus机器人,如果一切顺利,特斯拉可能26年中开始量产1万台/月机器人。
国内方面,部分领先企业则相对较早实现小批量量产。宇树科技旗下的UnitreeH1作为国内第一台能跑的人形机器人,2025年春晚表演尽显技术实力,而在23年10月就完成了首批商业化小批量交付。截至2025年1月6日,智元机器人量产的第1000台通用具身机器人正式下线,其中,双足人形机器人累计产量达到731台;另外,优必选全新一代工业人形机器人也实训顺利,有望开启规模交付。
人形机器人即将开启“量产元年”,市场规模毋庸置疑也将步入跃升阶段。
据《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数据透露,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形机器人生产国,2024 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约 27.6 亿元,并有望在
2030 年成长为“千亿元市场”。而参考高盛预测,到 2035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 1540 亿美元。
在此背景下,金力永磁凭借技术积累与产品适配性、头部客户资源与产业链协同等优势显然抓住这一波发展新机遇。
据了解, 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关节电机、伺服系统等)依赖高性能永磁材料以实现高功率密度和节能高效,而金力永磁在钕铁硼磁材领域深耕多年,尤其在
**晶界渗透技术** 方面具有专利优势,可降低重稀土用量并提升产品性能,直接适配机器人电机需求。
目前,该公司已进入特斯拉、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与机器人领域潜在客户(如特斯拉Optimus、国内人形机器人厂商)存在协同可能。此外,与
日本电产、汇川技术等电机企业合作紧密,有望通过下游客户间接切入机器人赛道。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人形机器人尚处商业化早期,技术路线、市场需求及量产节奏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若行业进展低于预期,相关订单可能延迟或规模有限,短期内难以贡献显著业绩。
另外,从收入结构来看,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的收入大头主要源自新能源汽车业务,风电业务占比较低,而机器人业务占比则相对更低。若传统领域需求波动,可能会对公司整体业绩形成一定拖累,进而抵消机器人增长潜力。比如说,在最新业绩预告中,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预计同比上年下降42%-52%,则主要由于稀土原材料价格同比大幅下降及宁波工厂、包头工厂相关成本费用影响。
整体来看,金力永磁在人形机器人赛道具备 技术储备、客户协同、资源整合
等核心优势,但需警惕市场不确定性及业务结构单一的风险。短期股价可能受概念驱动波动,长期业绩增长则取决于行业实际需求释放速度及公司 订单获取能力。
(A股报价延迟最少十五分钟。)新闻来源 (不包括新闻图片): 智通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