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灼识谘询的资料,以2024年的电容器基膜销量计,我们是中国第二大的电容器薄膜制造商。我们的电容器薄膜产品主要包括(i)电容器基膜及(ii)金属化膜。该等产品为薄膜电容器的关键组成部分,而薄膜电容器以其出色的耐电压性、高频稳定性及长使用寿命而着称。薄膜电容器的终端应用场景广泛,包括(i)新能源汽车,(ii)新能源电力系统,(iii)工业设备及(iv)家用电器。於2024年,按电容器基膜的收入计,我们於中国的市场份额为10.9%。 我们处於产业链的中游环节。我们的客户主要包括:(i)薄膜电容器制造商,及(ii)比亚迪,其为中国知名的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已开始生产自己的薄膜电容器。 下文载列我们两款主要产品的详情: ・电容器基膜。电容器基膜是薄膜电容器的电介质,决定薄膜电容器的性能。 电容器基膜为我们收入的最大组成部分,於2022年、2023年及2024年以及截至2024年及2025年5月31日止五个月,分别占我们总收入的91.9%、71.8%、72.8%、71.7%及78.5%。 ・金属化膜。电容器基膜在用於薄膜电容器之前,其薄膜一侧需要被涂覆上一层金属层,使其变成金属化膜。这种金属层充当薄膜电容器的电极。尽管我们的客户通常使用我们提供的电容器基膜自行生产金属化膜,但彼等可能因其产能有限而直接向我们采购金属化膜。我们的客户在制造薄膜电容器时,会(i)将金属化膜卷绕成卷,(ii)将导线连接到卷上,(iii)进行封装以防止受潮及损坏。 我们於2023年开始提供金属化膜,主要目的为将我们的产品组合多元化。请叁阅「业务─我们的产品─电容器薄膜─金属化膜─我们提供金属化膜的策略」。 我们业务增长的关键驱动因素 我们专注於电容器薄膜行业达15年以上。战略的专注使我们能够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及关键痛点,并深入理解多元的应用场景的客户需求,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产品,以把握市场机遇: ・我们的产品市场不断增长。从需求端而言,新能源汽车以及新能源电力系统行业的快速发展给我们带来重大机遇。随着中国「双碳」目标及各国碳中和措施的陆续推出,新能源汽车行业及新能源电力系统行业预计实现稳定且可持续的增长。 根据灼识谘询的资料,於电容器基膜行业中,电容器基膜的市场规模通常被广泛用於代表电容器薄膜产品的市场规模,原因在於电容器薄膜制造商的大部分产品以电容器基膜交付。根据灼识谘询的资料,以销量计,中国电容器基膜市场规模按19.7%的年复合增长率从2019年的46,200吨增长至2024年的113,400吨,预计2029年将达到224,100吨,其2025年至2029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4.1%。具体而言: ・应用於新能源汽车的电容器基膜市场规模,以销量计,预计由2025年的47,800吨增长至2029年的87,300吨,其2025年至2029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6.2%。 ・应用於新能源电力系统的中国电容器基膜市场规模,以销量计,预计由2025年的34,200吨增长至2029年的79,800吨,其2025年至2029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3.6%。 ・我们的研发能力支持我们快速把握市场机遇。从供给端而言,我们在生产线和产品开发方面的能力助力我们满足快速增长的客户需求: ・生产线的自主设计及开发。根据灼识谘询的资料,在中国主要电容器薄膜制造商中,我们是唯一一家拥有电容器基膜生产线自主设计及开发能力的公司。截至最後实际可行日期,我们现有的五条电容器基膜生产线皆由我们自主设计、开发及组装。电容器基膜生产线的自主设计和开发能力助力我们突破行业瓶颈,为我们的产能提升、成本控制提供坚实的基础。具体而言: -我们的自主设计和开发的电容器基膜生产线交付期约八个月,根据灼识谘询的资料,显着低於行业内平均三至五年的进口生产线交付期;以及-我们新建的电容器基膜生产线的投资成本预计为约人民币1.2亿元,根据灼识谘询的资料,远低於中国的行业平均水平。 ・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凭藉我们的行业经验,针对客户的不同需求,我们通过灵活调整生产线的叁数,提供多种规格的电容器薄膜产品。截至最後实际可行日期,我们的电容器薄膜产品厚度范围覆盖2.7微米至13.8微米,覆盖多个终端应用场景。 为了把握未来的市场机会,我们正在研究和开发厚度相对较薄的电容器基膜的制造技术,特别是厚度低於2.5微米的电容器基膜,将其作为我们技术储备的一部分。根据灼识谘询的资料,这一举措是为了应对电容器基膜变薄的行业趋势,而这一趋势由进一步缩小薄膜电容器尺寸的需求所推动。我们已通过优化我们的生产工艺提升该等薄膜的质量。具体而言,我们改进了纵拉步骤中的环境温度控制,从而强化了此类电容器基膜的拉伸强度和耐电压性;我们还改进了在生产过程牵引步骤中的牵引辊架,使此类电容器基膜不易发生断裂。
资料来源: 海伟股份 (09609) 招股书 [公开发售日期 : 2025/1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