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一家综合性制药公司,从事药物的研发、生产和商业化。我们战略性地专注於感染、慢病及肿瘤等治疗领域。截至2022年、2023年及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我们的抗感染药物销售收入分别为人民币3,242.5百万元、人民币5,745.8百万元及人民币2,797.6百万元,分别占同期我们总收入的85.0%、90.0%及69.6%。我们亦自销售慢病治疗药物产生收入,於截至2022年、2023年及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金额分别为人民币517.3百万元、人民币580.7百万元及人民币1,067.7百万元,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13.6%、9.1%及26.6%。截至最後实际可行日期,我们的肿瘤在研药物仍处於不同的临床试验阶段。 於往绩记录期间,我们在中国生产药物并主要在中国销售药物。截至最後实际可行日期,我们在中国销售48款药物,并在海外市场销售23款药物。於2022年、2023年及2024年,来自中国的收入分别为人民币3,753.2百万元、人民币6,335.9百万元及人民币3,880.5百万元,分别占总收入的98.4%、99.2%及96.6%。於往绩记录期间,我们亦与海外夥伴进行研发合作项目。於2022年、2023年及2024年,我们销售药物的境外收入以及境外研发合作项目产生的许可费分别为人民币60.4百万元、人民币49.7百万元及人民币138.4百万元,分别占总收入的1.6%、0.8%及3.4%。有关进一步详情,请叁阅「业务─研发─合作及许可协议」。 主要药物 感染 我们现有的抗感染产品组合主要包括(i)我们的畅销产品可威R(磷酸奥司他韦),用於治疗流行性感冒(特别是甲型及乙型流行性感冒病毒);(ii)一款自主研发的创新药东卫恩R(磷酸依米他韦),用於治疗丙型肝炎;及(iii)三款主要用於治疗敏感细菌引起的感染的仿制药,即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及盐酸莫西沙星。 於2022年,2023年及2024年,我们的磷酸奥司他韦药物(包括我们的畅销产品可威R)分别占我们截至2022年、2023年及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收入的81.2%,86.9%及64.2%。我们於往绩记录期间的收入出现波动,此乃由於往绩记录期间来自销售磷酸奥司他韦药物的收入出现变动。有关更多详情,请叁阅「─财务资料概要─收入」。我们是首批取得磷酸奥司他韦相关关键专利使用权的中国制药公司之一,这使我们在中国生产及销售磷酸奥司他韦胶囊方面拥有先发优势。我们根据磷酸奥司他韦许可协议获得的许可涵盖数项有关磷酸奥司他韦化合物的主要专利,以及用於生产磷酸奥司他韦原料药及磷酸奥司他韦胶囊的磷酸奥司他韦合成工艺。有关磷酸奥司他韦化合物的关键专利於2017年8月开始到期,与磷酸奥司他韦合成工艺(在磷酸奥司他韦产品的生产中使用)有关的最终专利已於2024年3月到期。自2017年起,其他制药公司一直使用不同的磷酸奥司他韦制造方法生产及销售磷酸奥司他韦胶囊产品。因此,我们的磷酸奥司他韦胶囊药物自2017年以来一直与其他磷酸奥司他韦生产商竞争。 我们认为,由於我们的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及胶囊的平均售价在2016年至2019年期间(即磷酸奥司他韦相关专利开始到期(2017年)前一年至後两年的期间)保持稳定,磷酸奥司他韦的专利於2017年开始到期对我们的业务并无重大影响。我们认为,专利於2024年3月到期不会对磷酸奥司他韦胶囊的竞争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原因是该项专利并非其他磷酸奥司他韦生产商生产磷酸奥司他韦所必需的专利,而且於2024年3月该项专利到期前後,中国磷酸奥司他韦生产商的数量保持稳定。详情请叁阅「业务─我们的产品及在研产品─感染─流感─商业化产品─可威R(磷酸奥司他韦颗粒/胶囊)」。我们的可威R面对来自其他类型抗流感药物及其他磷酸奥司他韦制造商日益激烈的竞争,而与2023年比较,有关竞争对我们於2024年来自磷酸奥司他韦产品的收入有负面影响。详情请叁阅「风险因素─与我们的业务及行业有关的风险─我们於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营运,而且未必能够有效与销售竞争药物的对手竞争,这或会令我们面临降价压力并对经营业绩、收入及业务前景造成不利影响」。
资料来源: 东阳光药 (06887) 招股书 [公开发售日期 : 29/06/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