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1月17算起至2月4日,微創機器人-B(02252)股價跨越春節走出一波罕見的“十連陽”,期間股價累計漲幅高達85.82%。這也是自去年9月底以來,微創機器人走出的第二波持續時間在5個交易日以上的上漲行情。
不過,此次連陽行情在2月5日即被打破。智通財經APP觀察到,2月5日,微創機器人股價低開低走,盤中股價最低下探至14.46港元,跌幅達15.14%。面對此類急漲後的急跌行情,投資者顯然需要判斷其是短暫跳水洗籌還是一輪迴調下跌的開始。
“急漲-震盪-縮量”三階段後走勢如何?
實際上,分析微創機器人此輪行情,不能僅着眼於“十連陽”區間,而是應該從1月初公司的走勢表現來看。
智通財經APP觀察到,自去年12月12日起,微創機器人股價步入一段下行區間。但在1月6日,其單日漲幅達7.50%,量價方面也一反前幾日價跌量縮趨勢,放大至1409.55萬股,在技術面上呈現突破前期震盪區間的跡象。隨後在1月14日,微創機器人收漲5.86結束了上一輪下行行情。在接下來一週內,其股價上漲趨勢逐漸明顯,並形成了短期上升通道。
1月24日,微創機器人發佈公告,報告期內(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的12個月內),公司旗下腔鏡、骨科、血管介入核心產品的綜合訂單量已超過100台。而此時正值市場AI概念大熱,在AI與機器人產業政策預期及行業需求增長等因素加持下,港股科技板塊整體回暖,恆生科技指數同日上漲3.15%。
在此背景下,微創機器人股價進入快速上揚階段。從這一階段來看,微創機器人股價沿5日、10日均線穩步上行,形成了一段陡峭的上升通道。1月24日午後,港股機器人概念板塊集體走強,微創機器人股價單日漲幅超24%,並伴隨顯著放量,顯示出多頭佔據主導的態勢。
緊接着,微創機器人的股價進入高位震盪階段。1月17日至2月4日期間,微創機器人股價經歷10連漲,累計漲幅達85.82%。雖然期間公司股價漲幅喜人,但細節上看,期間出現多次股價在16港元附近衝高回落現象。通常來説,在股票上漲過程中的衝高回落,或説明部分資金在高位選擇兑現利潤。
值得一提的是,1月28日,微創機器人在股價單日上漲10.2%後,其RSI(24)連續第二日超過70確認進入超買區域,但在穩定2個交易日後,2月5日又回落至60-70區間,表明市場情緒或從過熱轉為中性。
從量能表現來看,微創機器人的股票成交量在1月24日4655.51萬股高值後,出現大幅下滑。1月28日股票成交量便萎縮至391.84萬股,2月4日小幅升至545.52萬股,較高值下跌88.28%,短期動能衰減幅度較大。
這一表現也在MACD指標上得到交叉驗證。日線級別MACD自1月21日形成金叉後持續上行,但2月5日和6日MACD紅柱出現連續縮短,短期上漲動能減弱趨勢出現。從技術面看,若後續DIF與DEA線高位死叉,可能預示着調整週期的開啟。
目前來看,微創機器人股價在2月5日出現的下跌或只是短期內上漲動能減弱的標誌。但值得投資者注意的是,當前公司股價面臨16-17港元的前期高位壓力。若後續微創機器人能突破並站穩該區域,則技術面上有望進一步打開上行空間;但若後期多次上攻未果,則可能形成“雙頂”形態,觸發技術性拋壓。
受短期概念潮影響,後期仍需基本面支撐
從最近5日的經紀商交易情況不難看出,造成微創機器股價下跌的原因之一在於港股通渠道資金的大量賣出。近5日內,賣方前三席分別為中國投資、中國創盈和富途證券,分別賣出1253.60萬股、531.65萬股和233.45萬股。港股通渠道合計賣出逾1700萬股。
港股通渠道如此表現,除了與微創機器人股價身處高位引發“落袋為安”市場情緒外,或許也與A股春節前後AI概念大熱有關。
據智通財經APP瞭解,春節假期期間,DeepSeek熱潮席捲全球。而在2月5日蛇年首個交易日,A股DeepSeek概念大幅走強,每日互動、青雲科技、安恆信息、安凱微、天娛數科、三六零等多股開盤即漲停。另外,“華為昇騰”、“華為歐拉”、“華為盤古”和“華為鯤鵬”等多個概念板塊大漲。
回到微創機器人,在此輪國產AI行情過後,微創機器人的長期走勢或仍要靠自身基本面支撐。
實際上,近年在與直觀醫療的競爭中,微創機器人將落腳點主要放在商業化和產品性價比上。公司的圖邁腔鏡手術機器人是國產第一家獲批的四臂腔鏡機器人,而且能夠完成RALRP。相較直覺外科,微創機器人的圖邁已實現核心技術突破,部分臨牀指標不遜於達芬奇Si,且圖邁1-2年迭代一次的速度遠快於達芬奇,技術與使用體驗差距快速縮小。此外,圖邁具備成本優勢,定價較達芬奇更靈活(預計平均售價較達芬奇Xi低30%)。
目前來看,市場對其的放量預期正逐漸得到公司業績的驗證。根據此前公司披露的數據,微創機器人旗下的圖邁腔鏡手術機器人全球訂單達39台,商業化裝機突破30台,全球累計商業化訂單近60台。
其中,圖邁在中國國內市場佔有率繼續提升,省級頭部三甲醫院及全國百強醫院佔比提升至60%以上。圖邁單中心手術量突破100例的醫院超過10家。其中,上海市肺科醫院自2024年2月起,10個月內實施商業化臨牀手術接近500例。而在國際市場,微創機器人用1年時間拓展了亞洲、非洲、拉美等新興市場及歐美高端市場,取得超過20台商業化訂單。
除了圖邁機器人外,截至報告期間,微創的鴻鵠骨科手術機器人全球訂單達25台,累計訂單超過40台。另外,作為目前唯一一款在中國國內上市並銷售的冠脈介入手術機器人產品。公司旗下的R-ONE血管介入機器人在去年12月中標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等5家上海頭部公立醫院的採購訂單,國內訂單達8台及全球18台。
一直以來,產品商業化及企業現金流問題都是制約微創機器人估值向上增長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今在順利完成配售融資以及核心產品持續放量背景下,若能在當前公司持有現金儲備見底前實現規模造血和最終盈利,微創機器人也有望迎來屬於自己的“戴維斯雙擊”。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智通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