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團-W(01810.HK) -1.940 (-4.757%) 沽空 $14.48億; 比率 14.228% 今日低開1.91%,其後跌幅擴大,盤中曾低見38.22元一度下挫6.3%,最新報39.02元下滑4.3%,成交額93億元。多間券商於公布業績後下調其目標價,小米股價一度跌幅擴大至逾6%。里昂指小米第三季業績符合預期,總收入及經調整淨利潤分別按年增長22.3%及80.8%,智能手機收入按年跌3%,主要因中國及印度出貨疲弱;AIoT業務收入因國家補貼減少而按年增長放緩至5.6%。不過,電動車業務收入達290億元人民幣,佔集團收入26%,受惠於交付量及平均售價上升而,小米上季電動車業務扭虧為盈,經調整EBIT錄得7億元人民幣。該行料小米智能手機與AIoT疲弱情況將延續至第四季度,但電動車交付量於11月應可突破35萬輛,因智能手機及AIoT不確定性,決定降小米升今年經調整淨利潤預測4%,但降明年經調整淨利潤預測6%,目標價由69元下調至60元。高盛料小米旗下手機業務迎來毛利率的巨大壓力,下調對其2026年及2027年淨利潤預測4至5%。
小米集團昨日(18日)收市後公布今年第三季業績,收入1,131.21億元人民幣按年升22.3%,高於本網綜合16間券商預測的中位數1,124.17億元人民幣。毛利按年升37.4%至259.36億元人民幣。純利122.71億元人民幣,按年升129.3%,高於本網綜合9間券商預測介乎89.39億至109.41億元人民幣;每股盈利47分。以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non-IFRS)計,第三季經調整淨利潤按年增80.9%至113.11億元人民幣,創歷史新高,且表現優於本網綜合15間券商預測介乎95.1億至105.57億人民幣,中位數為100.65億元人民幣。季內,小米汽車業務首次錄得季度盈利,利潤約為7億元。
相關內容《大行》野村降聯想集團(00992.HK)目標價至11元 記憶體價格上漲致成本壓力
智能手機業務分部方面,第三季收入460億元,按年跌3.1%,主要是由於智能手機平均售價下降所致;出貨量4,330萬台,按年增長0.5%。小米總裁盧偉冰透露,小米汽車預計可於本周完成全年35萬輛的年度交付目標。上季公司已交付10.88萬輛新車,按年增加33.8%,首三季已累計交付超過26萬輛。
【手機成本漲 毛利率承壓】
大和指記憶體成本上升將壓力傳導至小米旗下智能手機毛利率。小米第三季度智能手機業務毛利率為11.1%(第二季度為11.3%),對智能手機毛利率造成拖累,為減輕影響,小米將優先透過產品高端化來提升平均售價而非追求出貨量。該行料第四季度及2026年智能手機毛利率將降至10%,並下調2026年智能手機出貨預測至1.69億部。電動車方面,小米交付量進一步提升,預計電動車2026年毛利率將達25%,受車型組合變化與補貼影響。生產產能進展仍是股價潛在催化因素之一。該行下調小米2025年至2027年經調整淨利潤預測各2.2%、11.2%及10.6%,將目標價由68元降至55元,相當於預測2026年市盈率30倍。該行料小米2025年至2027年經調整每股盈利各為1.561元、1.649元及2.212元人民幣,按年分別升45.3%、5.6%及34.1%。
相關內容《大行》中銀國際列出「南向資金」今年以來活躍交易股份名單(表)
美銀證券指,小米第三季度業績表現喜憂參半,毛利率不錯但營運開支較高,由於研發與銷售費用上升,扣除銷售管理與研發開支後的實際營運利潤為67億元人民幣,較該行預期低25%,按季下降25%,按年增加29%。富瑞指,小米第三季度營收與毛利率表現優於預期,但息稅前利潤(EBIT)大幅不及預期,主因費用增長達41%,其中研發費用增長52%,銷售及管理費用因新開500家零售店及新產品發佈而上升32%。該行認為研發支出增速仍將維持高位,因公司持續投入AI、自動駕駛(ADAS)、晶片及軟體開發。然而,考慮到毛利壓力及智慧手機出貨增速可能放緩,預期小米2026年將加強費用管控,特別是在非研發領域如門店擴張方面。
摩根大通指,小米股價過去六個月明顯跑輸恒生科技指數,主要由於核心盈利增長放緩,以及市場對新能源車的情緒轉為悲觀,儘管公司執行力仍然強勁。從2025年第三季度業績電話會議內容,核心盈利疲弱情況可能在未來數個季度進一步惡化,原因包括智能手機需求疲軟、AIoT增長放慢,以及大宗商品(特別是記憶體)價格上升帶來的成本壓力。因此,預計2026年上半年核心盈利將按年下降15%。新能源車業務執行仍然穩健,每月交付量穩定超過4萬輛,並於第三季度實現盈利。然而,由於第二座新能源車工廠的生產許可尚未落實,市場預期暫時仍會受壓。該行下調小米目標價由50元降至45元。
摩通認為目前抄底小米的時機未到,需等待市場對核心業務盈利預期進一步下調。雖然該行對新能源車出貨長期前景並不擔心,鑒於公司執行力強且市場需求健康,但核心盈利放緩速度遠超預期,並受到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的毛利壓力進一步拖累。回顧歷史,在每股盈利被下修的周期中,小米股價往往在市盈率降至10至15倍或市賬率低於2倍時才觸底,對比目前估值仍在市盈率20倍及約市賬率3倍水平,說明短期內尚未出現明確的入場時機。該行料小米2025年至2027年經調整每股盈利各為1.57元、1.56元及2.06元人民幣,按年分別升46.7%、跌0.6%及升32.1%。
-----------------------------------------------
相關內容《大行》瑞銀降小米(01810.HK)目標價至46元評級「中性」 季績大致符預期
本網列出10間券商給予小米(01810.HK) -1.940 (-4.757%) 沽空 $14.48億; 比率 14.228% 投資評級及目標價(港元):
券商│投資評級│目標價
野村│中性│61元
里昂│高度確信跑贏大市│69->60元
大和│買入│68->55元
大華繼顯│買入│65.2元->54.6元
高盛│買入│56.5->53.5元
美銀證券│買入│57->52元
花旗│買入│65->50元
富瑞│買入│56.18->49.21元
瑞銀│中性│53.5->46元
摩根大通│中性│50->45元
券商│觀點
野村│第三季毛利略超市場預期,主要得益於物聯網和互聯網業務的貢獻
里昂│電動車仍具利潤豐厚,智能手機和AIoT表現疲軟持續至第四季度
大和│盈利或進一步削減,因內存成本上漲對智能手機毛利率帶來壓力
大華繼顯│上季業符預期,但同時迎來挑戰
高盛│維持2025至2027年收入預測基本不變,但2026及2027年淨利潤料下降4%-5%,主因智能手機毛利率壓力增大
美銀證券│業績好壞參半,電動車業務長線具增長能力
花旗│鑑於內存價格上漲股價近期或繼續承壓,新電動車版本或成積極催化劑
富瑞│第三季收入及盈利符預期,但EBIT顯著遜預期
瑞銀│內存成本上升導致智能手機毛利率承壓
摩根大通│憂慮核心盈利及實現電動汽車交付
(ta/w)(港股報價延遲最少十五分鐘。沽空資料截至 2025-11-19 12:25。)
相關內容《大行》摩通降小米(01810.HK)目標價至50元 電動車勢頭良好但核心業務盈利較預期弱
AASTOCKS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