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认为,年内来看,在短时间降息预期不强的情况下(根据浮息债与固息债的价格测算,当前市场对于短期资金宽松和LPR下调均没有预期),长端国债利率和短端存单利率均很难有明显下行空间。年底需要关注机构配置意愿和权益上涨情况,如果配置意愿增强,国开-国债利差可能会出现压缩;而如果权益春节行情提前启动,利率可能会跟随出现上升。
组合构建上,建议可以关注两种方案:1.选择稍低久期防守,等待利率调整5BP左右时再考虑加久期机会;2.继续维持市场中性或稍高久期,但风险敞口建议放在利差可以压缩的活跃券位置,例如国开和超长国债。国债期货:当前整体国债期货IRR水平略高于资金利率,多数期货合约较现券偏贵,而考虑当前国开等各品种与国债利差较高,后续可以继续关注该利差压缩策略。
资金及货币方面,本次Q3货政报告增加跨周期表述,指向后续单年出现大幅降准降息的概率降低或者说这种工具会更谨慎使用,除非有必要,否则会选择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将“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改为“稳增长、稳就业、稳预期”,说明稳增长依然是当前阶段货币政策的首要任务,但又提到“国民经济稳中有进,实现全年预期目标有基础有支撑”,传达全年5%GDP目标完成压力不大的态度,年内宽松落地概率可能不大。
固收量化方面:综合方向模型于25年10月10日开始看多。本周测算久期有所上行,当前测算久期为4.5年。
信用债方面:考虑3-5Y信用与国债利差水平并不低,市场也会关注这一位置的绝对收益和信用利差压缩机会。但拆分来看,目前3-5Y信用与国开利差已经压缩到较低水平,进一步压缩的空间不大。预计后续信用利率下行大概率也是跟随国开,故从短时间资本利得角度,应该关注中端国开。如果是长期持有,中短信用的性价比会提升一些,但中长信用持有价值更高,不过当前整体利率水平偏低,需要有抗波动的能力。
可转债方面:当前电子、TMT、机械/汽车/电新等行业转债显著高于其他行业,可能背后为投资者对股票上涨和波动性的定价。从统计中发现,25年高溢价率行业的上市余额占比显著高于23、24年,而当前待上市转债高溢价率行业的余额占比(62%)仅略低于25年(68%),高于23年(53%)、24年(48%),因此我们推断若股票市场预期维持,次新券高溢价率的现在仍将持续。周度来看,转债估值继续上升,机构认为纯债端的回暖和一级债基的申购缓释了转债的资金面,但估值继续上升需要股票市场预期配合,当前市场波动较大,因此上升的持续性有待观察。
海外方面:有关本周签署通的临时法案值得注意的是,白宫方面特别提及“让美国可负担(affordable)”将作为当前主线任务,与此相呼应,财政部长提及2000美元支票计划、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提出关税减免方案、比尔·波特则聚焦住房政策(50年期贷款转为可转移贷款),均指向中期选举带来的压力,后市有望在关税及货币政策双维度看到退步以缓解消费就业承压困境。因此尽管短期内美债或受降息预期影响有所承压,但长期看降息路径仍明确。
截至2025年11月14日 15:00,中证5-10年期国债活跃券指数(净价)(H21018)下跌0.01%。国债ETF5至10年(511020)上涨0.01%,最新价报117.39元。拉长时间看,截至2025年11月14日,国债ETF5至10年近1年累计上涨3.15%。
流动性方面,国债ETF5至10年盘中换手29.42%,成交4.87亿元,市场交投活跃。拉长时间看,截至11月14日,国债ETF5至10年近1月日均成交10.13亿元。
规模方面,国债ETF5至10年最新规模达16.56亿元。
资金流入方面,国债ETF5至10年最新资金流入流出持平。拉长时间看,近10个交易日内,合计“吸金”4932.55万元。
截至11月14日,国债ETF5至10年近5年净值上涨21.99%,指数债券型基金排名31/181,居于前17.13%。从收益能力看,截至2025年11月14日,国债ETF5至10年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为2.58%,最长连涨月数为10个月,最长连涨涨幅为5.81%,涨跌月数比为56/25,年盈利百分比为100.00%,月盈利概率为71.06%,历史持有3年盈利概率为100.00%。
回撤方面,截至2025年11月14日,国债ETF5至10年近半年最大回撤1.09%,相对基准回撤0.46%。
费率方面,国债ETF5至10年管理费率为0.15%,托管费率为0.05%。
跟踪精度方面,截至2025年11月14日,国债ETF5至10年近1月跟踪误差为0.024%。
国债ETF5至10年紧密跟踪中证5-10年期国债活跃券指数(净价),中证5-10年期国债活跃券指数从沪深交易所或银行间市场上市的记账式附息国债中,选取发行期限为5年、7年和10年的债券作为指数样本券,采用非市值加权计算,以反映上述三个期限国债活跃券的整体表现。
新闻来源 (不包括新闻图片): 有连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