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10月14日 14:09,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指数(931233)下跌0.06%。成分股方面涨跌互现,中化化肥(00297)领涨4.46%,新华保险(01336)上涨3.86%,招商银行(03968)上涨3.35% 。
港股通央企红利ETF(159266)上涨1.02%。
规模方面,港股通央企红利ETF近2周规模增长433.24万元,实现显著增长,新增规模位居可比基金2/4。
份额方面,港股通央企红利ETF近1月份额增长1.34亿份,实现显著增长,新增份额位居可比基金1/4。
资金流入方面,港股通央企红利ETF最新资金流入流出持平。拉长时间看,近15个交易日内,合计“吸金”1.35亿元。
近期,红利板块成为不少资金青睐的方向。有业内人士指出,叠加近期海外部分利空消息的影响,防御属性突出的高股息资产有望持续成为市场资金加速配置的重要标的之一。
红利风格前期的震荡回调或已较为充分,当前布局性价比较显著,市场高切低下港股红利有望受益。近期中美关税博弈再度加剧,或对市场产生短期扰动,叠加前期成长板块累积了较高涨幅,资金存在获利了结和高切低的可能。
消息面上,四季度多家银行公告处置不良资产,“百亿元级减负”在行动。进入10月份以来,多家银行陆续宣布启动不良资产处置工作。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官网数据显示,进入四季度,金融机构不良贷款转让挂牌量明显增多。
银河证券指出,银行红利价值吸引力提升。一方面,银行受影响整体可控,部分出口导向型经济占比较高地区的区域性银行相关风险需进一步观察。另一方面,外部扰动不确定性加剧全球资产价格波动,催生防御性配置需求,带来银行配置机遇。银行板块分红稳定,且经过一段时期回调后股息率性价比回升,红利价值有望吸引避险资金流入。
机构研究表示,高股息资产的价值,在于提供长期稳定回报和低波动特性,起到压舱石作用。科技代表短期爆发力,红利代表长期稳定性,两者在投资组合中其实是互补的关系。因此,从长期来看,红利策略可能仍然是有效的。毕竟,在海外事件扰动频发,全球经济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高股息资产现金流充沛、业务模式成熟,展现出比其他资产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所包含的分析基于各种假设,不同假设可能导致分析结果出现重大不同。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新闻来源 (不包括新闻图片): 有连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