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多利好消息推動,近日億華通(02402)股價又現異動。1月8日,億華通盤中大漲10%,總市值突破50億港元。消息面上,1月25日起,氫能貨車通行河南免收通行費,且此前億華通公告稱,公司與豐田汽車擬共同向合營公司華豐燃料電池有限公司增資共計19億日元,繼續推動氫能產業的發展和商業化應用。
2024年11月,中國首部《能源法》正式通過,明確將氫能納入能源管理體系,首次從法律層面確立了氫能的能源地位。《能源法》的正式施行,有望推動從產業規劃、項目審批到產業鏈各環節制定明確法律規範與法律預期,促進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儘管有着政策扶持,近年來億華通卻始終沒能擺脱虧損泥潭。臨近2025年氫能中長期規劃考核年份,“氫能第一股”億華通將向何處尋得增長契機?
前三季度虧損擴大 應收賬款居高不下
公開資料顯示,億華通成立於2012年,主營燃料電池系統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是中國燃料電池領域第一家上市企業。2020年8月,億華通正式登陸上交所科創板,2023年1月又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
近日,億華通發佈2024年前三季度業績,期內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3.17億元(單位為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7.93%,歸母淨利潤虧損2.58億,虧損同比擴大33.72%。
盈利能力方面,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為-8.85%,同比下降2.55個百分點;投入資本回報率為-8.59%,較上年同期下降0.29個百分點。
成本費用方面,公司前三季度營業成本為2.61億元,同比增長43.35%;其中,研發費用從去年同期的1.05億元下降至7047萬元,出現明顯下滑。
公司應收賬款居高不下的問題仍然存在。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較上年末增加4.21%,其中應收賬款已達到17.13億元;前三季度公司流動比率為2.06,速動比率為1.93。
此外,公司還存在經營性現金流持續為負的風險。前三季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2.21億元,上年同期為-4.03億元。
實際上,近年來億華通的業績可謂一直在走下坡路。2021-2023年間,儘管公司營收從6.29億元增長27%至8.01億元,但虧損也從1.46億元擴大66%至2.43億元,虧損擴大幅度快於營收增長幅度,增收不增利態勢明顯。
智通財經APP瞭解到,在此前發佈的2024年中報中,公司方面表示,虧損擴大主要由於公司產品銷售價格降幅大於成本降幅導致毛利額同比減少,同時隨着銀行貸款的增加,利息支出同比增加,另外也受到匯率變化的影響。
從收入結構來看,目前公司收入仍以燃料電池系統為主,2024年上半年該部分業務佔營業收入比例為71.12%,零部件業務則佔15.96%。
根據此前披露,截至2023年公司已連續三年營業收入及銷量保持增長態勢。不過由於氫燃料電池行業尚處於商業化初期,整體市場規模有限,公司盈利能力一直不及預期。
此前,公司在其年報中表示,2024年將探索海外研發部局,開發燃料電池電堆等核心零部件,並擴展及強化自身供應鏈。
然而,海外方面,2024年歐盟等國對中國氫能設備企業進行了限制,包括收緊氫能補貼規定和修改了氫項目拍賣規則,這將使得國內氫能企業出海面臨着多重難題。
在研發方面,2024年12月,億華通發佈了最新一代300kW氫燃料電池發動機(M30+)。M30+發動機採用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電堆,零部件國產化率高達100%,最高質量功率密度突破900W/kg,可滿足重卡、渣土車、重型牽引車等長途重載和幹線物流等場景。
年內,公司也拓展至加氫等領域,似乎為尋求新增長點。24年6月,億華通在廣西投資5000萬成立氫能科技新公司,經營範圍包含站用加氫及儲氫設施銷售;新興能源技術研發;儲能技術服務等。
儘管動作頻頻,億華通的業績方面卻似乎遲遲未有進展。考慮到公司仍處於大量研發投入期,恐怕短期內難見盈利回升。
高昂成本制約行業發展 氫能距離市場化還有多遠?
2024年,新出台的《能源法》首次將氫能納入能源管理體系,與煤炭、石油、天然氣等並列作為能源進行管理,明確國家積極有序推進氫能開發利用,促進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同時,全國各地已出台氫能車輛免收通行費、高速公路服務區及沿線建設商業化運營加氫站等支持政策。
多重政策利好扶持下,國內氫能市場商業化落地持續提速。Interact
Analysis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球加氫站部署達到1680座(含建成、在建及規劃),1148座已建成投運,中國全球佔比達到30%以上,為全球最大的加氫站保有量國家。
沙利文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4年中國氫燃料電池行業市場規模整體呈上升態勢。從2018年的59.6MW逐步增長至2024年的1707.10MW,增長幅度顯著。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2024年1-7月,全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產銷量分別實現了28%和25.5%的同比增長,應用場景也從單一的公交領域向環衞、城市物流配送等多場景拓展。
作為新能源汽車的三大主要技術路徑,氫能源、鋰離子電池(簡稱鋰電)和混合動力(簡稱混動)各有優劣之分。鋰電池能量密度高、充電快、成本低,但環保性和安全性有待提升;氫能源因其零排放、高能量密度和快速充能的優點被視為一條具有廣闊潛力的發展路線,但高昂的製造成本和存儲運輸途中的潛在安全隱患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目前,鋰電已佔據新能源汽車的絕大多數份額。智通財經APP瞭解到,數據顯示,2023年鋰電汽車的銷量達到了949.5萬輛,同比增長37.9%;與此同時,同年氫燃料電池汽車銷量僅有5805輛,基本為商用車。
此外,與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相比,中國加氫站的普及程度和相關基建發展仍然滯後。據中國充電聯盟的統計,截至2023年6月底,全國充電樁的總量已經達到了665.2萬台;根據高工氫電產業研究所(GGII)《中國加氫站數據庫》,2023年國內新建加氫站87座,截至
2023 年上半年中國累計建成加氫站351座。
而從氫能成本來看,行業仍然在等待大規模市場化的拐點。據此前億華通披露,2022年公司燃料電池系統成本每千瓦平約2500元,已經算是頭部企業中的領先水平,但距離能夠引爆市場的1000元/kW系統成本還有較大距離。據中國氫能聯盟預計,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制氫平均生產成本將降低至25元/公斤以下,2035年前後將具備市場競爭力,到2060年在多行業中形成經濟性競爭優勢。
隨着技術日趨成熟和成本下降,氫能產業鏈有望在乘用車領域大展身手。據瞭解,億華通副總經理李飛強在2022年11月的某活動論壇上曾表示,“預計2025年後在乘用車領域大規模發展,基本上在2027年到2028年左右,預計2030年會實現純電發展的程度。”
但對行業來説,目前談這個增長夢,還為時尚早,好在億華通還佔據着細分領域領先龍頭的優勢。國金證券研報顯示,10月,億華通裝機量第一,為65MW,佔比57%;戈爾(香港)第二,裝機16.5MW,佔比14%;第三是雲韜氫能,裝機8.35MW,佔比7%。2024年1-10月,億華通累計裝機量第一,為182MW,佔比29%;重塑能源累計裝機量第二,為103.6MW,佔比17%;國鴻氫能累計裝機量第三,為79.5MW,佔比13%。億華通不僅單月裝機量和前10月累計裝機雙登頂,同時與第二名也拉開了較大差距。
在政策的加持下,億華通有望持續深化龍頭優勢,鞏固領先市場地位。但公司距離盈虧平衡點尚有不短的距離,未來氫燃料電池能否擴展至乘用車領域仍有不少未知數。空有預期而無業績落地,億華通股價未來上行空間恐怕有限。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智通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