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平安健康(01833)宣佈百億分紅預案,引發市場關注。
與此同時,大股東安鑫(平安集團間接全資附屬公司)提出可能的強制性無條件現金要約,根據《收購守則》規則26就所有要約股份作出強制性全面要約,並根據《收購守則》規則13就所有尚未行使購股權作出適當要約,以註銷所有尚未行使購股權(不論是否已歸屬)。
隨着這一股權變動落地,平安健康將成為平安集團的間接非全資子公司,公司財務業績也將併入平安集團的合併財務報表。
財務並表,與集團協同效應凸顯
根據要約,此次平安集團收購平安健康股份,為通過以股代息的方式進行收購,以此進一步鞏固其控制權。收購完成後,平安集團控股份額將由39.41%提升至52.74%。
隨着收購消息的傳出,市場上也對於公司私有化問題有所擔憂。而在此次公告中,集團明確無意重新部署任何固定資產或終止僱傭僱員,無意私有化平安健康,且認為不存在私有化的合理可能性,希望平安健康將繼續其現有的主營業務,一掃此前市場最大的疑慮陰霾。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平安集團擬通過以股代息的方式進行收購,對於集團及平安健康雙方而言,均將有所受益。一方面,以股代息計劃作為現金股息的替代方案,集團可在不產生額外交易相費用的情況下,增加對平安健康的持股比例;另一方面,平安健康以股份形式向大股東派息,其本應支付現金將被保留作公司營運資金,進一步提升公司業務拓展的抗風險能力。
此外,隨着此次收購完成,平安健康將在保持其獨立運營的同時,與集團間的聯繫更加緊密,能夠更加充分地利用集團在金融、科技和醫療等領域的豐富資源,從而鞏固其在醫療服務和健康管理等領域的競爭力。
據智通財經APP瞭解到,目前平安健康持續深耕"家庭醫生"、"養老管家"兩大核心樞紐建設,現已發展成為國內專業、全面、高品質、一站式醫療健康養老管理服務提供商,併成為平安集團醫療養老生態圈的旗艦和入口,是平安集團戰略的核心。
對此,也有業內人士表示,隨着未來平安健康並表,公司作為旗艦核心與集團間的協同效應將更加凸顯。2024年上半年,公司基本面表現強勁,上市以來已首次實現半年度盈利,平安集團選擇在此時將平安健康並表,或也是看好平安健康未來財務預期的體現。
深耕養老賽道,醫養業務貼合國家戰略
智通財經APP瞭解到,作為平安集團醫療養老生態圈旗艦,公司持續深耕“家庭醫生”、“養老管家”兩大核心樞紐建設,目前已逐步摸索出與眾不同的中國版“管理式醫療模式”。
公司董事會主席兼CEO李鬥曾在業績發佈會上表示,“商業保險+醫療養老”及企業健管是平安健康堅持深耕細作的兩個賽道,是公司深耕養老賽道的底色。
有數據顯示,“十四五”期間,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總量將突破3億。隨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及醫療條件的完善,我國老年人的身體素質和預期壽命大幅提升,對於生活品質的需求也在持續升級。且由於文化、經濟等因素,“9073”仍是目前我國養老的基本格局,90%的老人會選擇在家中安度晚年。因此,適合中國社會目前情況的“中國式”居家養老服務需求變得尤為迫切。
近年來,民政部大力推動養老服務發展的重心向居家社區傾斜,一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並在探索創新服務模式上,創新提供多層次多樣化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鼓勵建設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增強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供給能力,目標“十四五”期間建成500個示範性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絡。
在此背景下,平安健康積極響應社會需求,創新推出“平安家醫”品牌,今年6月,家庭醫生品牌“平安家醫”的全面升級成為一大看點,推動醫療健康服務向“管理”轉型升級,預示着醫療養老與保險業務協同發展開啟新篇章。
平安健康總裁吳軍表示,2024年上半年,平安家醫與平安人壽再次打造良好的醫險協同業務合作模式,以一個家庭醫生唯一的服務切入口,為壽險客户第六級權益的客户羣體提供“健康主動管、慢病能管好、疾病管全程”的優質醫健服務,目前市場用户反映非常良好,賦能主業超預期達成。
從成果來看,這一獨特的管理式醫療模式在商業上已得以跑通,智通財經APP瞭解到,2024上半年,公司F端收入及用户數雙增長、付費用户數約1480萬,同比增長約7%,收入11.2億元,同比增長3.4%;平安健康通過“保險+醫療健康”服務場景建設,持續深化醫療健康養老服務與保險業務的協同,深度參與保單客户的健康管理。
而從估值來看,在平安健康宣佈派息的過去一個月裏,公司股價一直在6.2-7港元左右徘徊,中樞底部幾乎已經確認。目前,公司股價的市淨率低於1,屬於被市場嚴重低估的股票。作為平安集團醫療養老生態圈的核心旗艦,公司醫養業務符合國家戰略,其未來潛力值得予以關注。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智通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