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着“港股AIGC第一股”光環上市的出門問問(02438),上市不足半年,股價卻已經“失色”。
回溯歷史,出門問問於今年4月24日成功在港股“上岸”。儘管全球發行配售期間實現了117.39倍超額認購,但好的開局顯然不足以讓出門問問高枕無憂。打開K線圖,出門問問的發行價為3.8港元,5月3日,出門問問盤中觸及4.38港元,刷新股價階段性新高。然而,持股的投資者還來不及慶祝,下一個交易日出門問問的股價便拐頭向下,並於9月11日盤中跌至0.66港元。
或許得益於9月底港股大盤牛市氛圍轉濃,出門問問在9月19日至10月4日連續放量上漲,期間該股漲幅超過210%。不過,隨着最近幾個交易日大盤上漲節奏被打斷,出門問問的漲勢也戛然而止,近5個交易日該股累計回調了四成。截至10月14日收盤,出門問問報1.3港元,較發行價下跌了65.8%。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出門問問即將在8個交易日後的10月24日迎來“解禁潮”。屆時,公司的兩大基石投資者中關村國際有限公司和南京經開聚智科創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持有的合共2492.5萬股股份將獲得解禁。同時,出門問問首次公開招股前投資者及其餘現有股東所分別持有的8.76億股、6991.62萬股股份也將迎來解禁,對應公司總股本比例為58.76%、4.69%。
就股東名單來看,出門問問不僅引入了國資擔綱基石,而且早在上市前該公司便已接受了包括紅杉中國、真格基金、SIG海納亞洲、谷歌、圓美光電、歌爾股份等投行和企業的投資。雖然投資方陣容龐大,但考慮到出門問問上市後大部分時間裏股價走勢都較為低迷,上述名單中固然可能有因為參與輪次較早而仍有利潤的機構,但眼下賬面出現虧損的投資者數量恐怕更多。後續隨着股份解禁,這些機構究竟是會持股待漲,還是果斷離場,值得投資者持續關注。
AI“明星股”靠什麼打動市場?
成立於2012年的出門問問,是由谷歌前科學家李志飛創辦的AI公司。根據招股書,出門問問以生成式AI與語音交互技術為核心,提供AI生成內容(AIGC)解決方案、AI企業解決方案、智能設備及配件。另據公開資料,出門問問的自建大模型“序列猴子”具備多模態生成能力,能夠理解並生成類人文本、音頻、圖像和視頻;同時,公司開發還開發了“魔音工坊”、“DupDub”、“奇妙元”及“奇妙問”等AIGC產品。
灼識諮詢報告顯示,按AIGC產品及服務的收入計,出門問問於2022年排名國內第一。毫無疑問的是,“AIGC第一股”便是出門問問登陸港股市場時最大的賣點。
得益於ChatGPT“一夜爆紅”,近兩年AIGC產業高歌猛進,映射到國內資本市場,相關概念股也備受追捧。正是藉着這股“東風”,十餘年磨一劍的出門問問如願登陸資本市場,還在上市前夜成功引入了兩大地方國資作為基石投資者。
雖站在了被視為長期賽道的AIGC風口上,但至少就現階段來説出門問問的業績距離兑現似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根據公司披露的中期業績,24H1期間,出門問問的收入為1.63億元(人民幣,單位下同),同比口徑下跌幅為37.9%;淨利潤則為-5.79億元,較上年同期的-2.18億元顯著放大。
在中報中,出門問問稱其正在堅定不移地踐行ToSMB/ToPC的商業模式,且信誓旦旦地表示該模式是“一條可以真正盈利的AIGC之路”。不過面對虧損仍在不斷擴大的基本面,二級市場投資者的信心或許早已消耗殆盡。
另就交易層面來看,若將視線擴大至全球資本市場,本輪AI股大行情的旗手美股“科技七姐妹”早已露出疲態。其中,代表性公司英偉達已經接近4個月沒有再刷新股價新高。龍頭股尚且有熄火跡象,類似出門問問這類公司若想重拾股價升勢,恐怕更需要堅實基本面或者強有力的消息刺激才行。
“解禁潮”來襲股價壓力難消?
市場對泛AI方向的股票炒作情緒降温,疊加相關標的尤其是應用類公司的業績普遍較兑現預期存在較大距離,這也無怪乎上市後出門問問的股價運行中樞連下台階。
需要指出的是,出門問問IPO時全球發售8456.8萬股,僅佔總股本約5.6%,屬於典型的“丐版”IPO(縮量發行)。據瞭解,企業選擇“丐版”IPO可能由多種因素驅動,包括為背後的投資機構股東創造退出條件、市場活躍度下降、以及企業為確保核心業務穩健發展等。
就出門問問來看,通過“丐版”IPO減少流通盤,這在公司上市初期關注度高的情況下,有利於維持估值穩定。然而即便公司方面“保價”心切,但回過頭來看,出門問問的股價走勢仍然是一瀉千里。
時鐘撥轉到9月底,或許得益於大盤牛市氛圍轉濃,投資者風險偏好提升,出門問問也隨之展開了一波凌厲的升勢,該公司股價在短短十餘個交易日裏最大漲幅超過210%。但近期隨着大盤升勢放緩,出門問問的股價走勢也陡然生變,截至目前,公司現價較10月7日盤中高點的2.25港元已大幅縮水,較發行價更是相去甚遠。
破發近七成,出門問問的表現恐怕要令公司背後站着的一眾明星機構和知名企業失望了。作為一家上市前便備受矚目的公司,出門問問在整個上市前的過程中接受過7輪融資,且資方既涵蓋了SIG海納亞洲、紅杉中國以及真格基金等海內外投資基金,也有谷歌、歌爾股份和圓美光電等企業。
誠然,多輪融資為出門問問的早期發展提供了成長必需的資金,但眼下隨着IPO解禁日期漸近,這些機構投資者的下一步動向預計將對該公司股價後市走勢產生重大影響。
智通財經APP獲悉,紅杉和真格兩家機構早在天使輪階段便投資了出門問問。此外,SIG海納亞洲,以及公司創始人李志飛的老東家谷歌也都已“陪伴”出門問問多年,這些早期入局的投資機構綜合成本相對較低,或許具備套現“安全墊”,但更多後期追投的機構賬面利潤恐早已為負。同時,需要警惕的是,公開發售前投資的機構加上基石投資者等合計持股比例達到了六成。隨着股份解禁,這些機構們究竟是會甩賣籌碼還是持股待漲,這兩種完全不同的選擇對於公司股價的後市走勢顯然也會產生完全相反的影響。
最後,就成長前景來説,出門問問的核心業務AIGC固然很可能仍會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裏最受資本關注的領域之一,但由於成本高昂、盈利較難,這一賽道對於全球大型科技公司而言尚且充滿了挑戰,而資源有限、資金緊缺、技術優勢並不明顯的中小型企業想要突圍難度不言而喻。身處其間,出門問問的勝算到底有多少,眼下或許誰也無法給出確切的答案。也正因為此,在投資者風險偏好仍未完全修復的情況下,出門問問想要博得資金青睞恐怕並不容易。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智通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