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回覆議員提問時表示,勞工處於去年7月15日推出為期三年的「再就業津貼試行計劃」,鼓勵連續三個月或以上沒有從事獲酬工作的40歲或以上人士,重投就業市場。每名合資格參加者連續完成12個月工作可獲發最高2萬元再就業津貼。計劃的反應十分理想。截至今年6月已錄得超過4.5萬名參加者及接近2.3萬宗就業個案,其中涉及60歲或以上的參加人數及就業個案數目約佔總數的四分之一。與上述計劃相輔相成,勞工處亦通過「中高齡就業計劃」下的培訓津貼鼓勵僱主聘請40歲或以上人士並提供培訓,讓中高齡人士提升工作技能。
被質疑政府有什麼措施保障本地勞工時,孫玉菡指出,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已經保障本地工人優先就業,而只要本地工人願意就職,一定是本地工人先做。且就業變化因素很多,輸入外勞佔比很少,如將飲食業失業率上升歸咎輸入外勞,是以偏概全。
此外,對於鼓勵僱主為其65歲或以上的僱員作更多強積金自願性供款的稅務優惠建議,鑑於有意見認為此單一措施的成效不大,建議與其他銀髮措施結合,以產生協同效應,就此,孫玉菡指促進銀髮經濟工作組經審視後,認為有關建議複雜化強積金的政策目標,其就有關僱員領取自願性供款所設的限制亦令建議的效用存疑。就鼓勵長者加入勞動市場方面,工作組在今年5月27日公布的30項促進銀髮經濟的措施中,已提出多項有助釋放「銀色生產動力」的針對性措施,例如為後50人士推出優先培訓顧問諮詢服務、檢討「再就業津貼試行計劃」及「中高齡就業計劃」,以及加強推廣長者友善僱傭措施,政府認為應集中資源落實上述措施,以更聚焦和直接地促進年長人士就業。(jl/u)
AASTOCKS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