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團結香港基金發表報告,指未來五年,本港私宅年均落成量達到1.71萬伙,達至《長遠房屋策略》目標。
報告預測,2025至2029私人住宅供應將呈現先高後低,落成量更多在今明兩年,每年有約2萬伙,2027至2029年逐漸回落至每年約1.5萬至1.6萬伙。而2030至2034年的年均落成量,預料介乎1.54萬至1.99萬個。
報告指,賣地市場氣氛保守,去年獲批預售同意書申請、上蓋建築工程動工量、以及私營房屋土地供應的估計單位數量,都持續減少,加上規避發展風險意識增加,自2022/23年度以來,成功批出的官地持續減少,地皮規模和樓面地價亦有所下跌。
該智庫副總裁兼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總監葉文祺稱,私宅發展周期各階段都出現明顯放緩,預示未來落成量將逐步回落。發展周期延長及其他不利因素,導致近年賣地市場沉寂,減低發展商提交具競爭力標價的興趣和意願,建議當局繼續精簡審批程序,簡化地契條款。
他另稱,未來政府需要調整過去依賴土地的收入來源,並用平價地吸引新興產業和人才,以提高利得稅收入。他又認為,調整按揭政策難以再刺激樓市,建議政府放寬投資移民申請條件,將投資物業的門檻降至2,000萬元,相關價位的物業只佔總成交量5%,不會影響本地居民置業需求。
團結香港基金總裁李正儀指出,房屋市場受到高利率、高建築成本和貨尾積壓等不利因素影響,市場更趨保守。她指,經濟波動下,土地房屋策略更要有前瞻性,讓市場與政策之間靈活配合應對挑戰。(da/a)
AASTOCKS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