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金證券發表報告表示,今年開年至今,港股領跑全球,中國AI熱度助力科技資產價值重估。在2024年一掃過往多年的「陰霾」後,2025年開年至今港股市場的「強勢」」更進一步,主要權益市場比較來看,恒生科技指數今年以來累升23.7%、恒生指數今年以來累升12.8%的表現領跑全球,尤其在DeepSeek的驚艷發布引發中國科技資產價值重估的敘事下,恒生科技指數的漲幅顯著領先。結構上,商貿零售(+45.2%)/電子(+28.3%)/計算機(+27.4%)/汽車(+18.8%)/傳媒(+13.7%)等AI相關行業領漲;煤炭(-7.3%)/電力及公用事業(-6.7%)/交通運輸(-3.0%)等紅利類資產表現則顯著落後。
該行指,開年至今,「DeepSeek推動中國科技資產價值重估」的敘事備受關注,港股領跑全球權益市場,背後本質驅動力緣於兩點,一則港股「AI含量」高(恒生指數/恒生綜合指數的「AI含量」(定義為AI概念股佔指數的權重)分別為34.9%及29.6%,遠高於內地市場代表性指數中證800/滬深300/創業板指的4.0%、4.5%及5.3%),且AI相關的科技類資產較A股更具「辨識度」;二則港股分母端流動性和風險溢價事實上也出現了「實實在在」的改善,國內M1顯著回升後的資金「外溢」推動南向大幅流入香港市場,疊加港股更強的「動量效應」本身,又形成了增量資金的正反饋;同時,「海外壓力」亦階段性緩和,推動了外資小幅回流;此外,空頭平倉亦貢獻了港股上漲動力。資金流向的結構上看,科技類資產受到了內外資的一致青睞,尤其前者流入幅度更顯著。
相關內容《大行》大摩料AI推動中國股市上漲趨勢短期持續 料騰訊及阿里等可直接受益
短期維度內,該行判斷港股「躁動行情」將延續,以情緒擴張(有透支但並未極端)和增量流動性為主導;中期估值擴張空間有限,盈利修復的驗證是關鍵。基於該行的雙周期框架,今年下半年港股或邁入「牛市」,先決條件有二:一是分子端對內地基本面修復更加敏感;二是分母端更加受益於外資重新回流人民幣資產。節奏上,短期躁動行情繼續演繹後,提示未來市場波動放大的潛在觸發因素:國內基本面退坡(PMI、M1等)、海外分母端擾動重新升溫。
從「沽空比例」等情緒指標來看,雖然港股的賣空成交佔比在最近的一個多月中出現了顯著回落,並處於2021年初以來的約14.3%分位,表明投資者的分歧在減少且情緒確實出現了一定的透支,但相比去年10月、乃至2021年初情緒高點時不到10%的賣空成交佔比,最新13%左右的比例仍有一定下行空間。
該行指短期判斷港股「強勢行情」將延續,但要留意:一是3月國內擬公布三組數據:2月PMI訂單指數;2月PMI生產指數;以及國內M1。倘若上述數據繼續走弱,疊加港股市場情緒透支過大,預計強勢行情亦將迎來終結。二是海外風險:包括美債利率再次上行風險(如「滯脹」);特朗普的政策不確定性推升ERP;美國經濟「硬著陸」,衝擊全球經濟基本面及情緒。
相關內容《大行》阿里巴巴(09988.HK)投資評級及目標價(表)
中期而言,估值貢獻佔比進一步提升空間或有限,盈利修復驗證是關鍵。全球橫向比較而言,港股市場2024年總回報中65%左右源自估值貢獻,遠高於其他主要權益市場,美股以標普500指數為例,這一比重大約40%,歐洲和日本市場更低。
配置思路上,擁抱「AI」,重視「資訊科技(傳媒、計算機)+可選消費(商貿零售、消費者服務、紡織服裝、汽車)」,「AI產業浪潮」的敘事之外,相關科技類資產自身的「估值與盈利前景之間的匹配度」所蘊含的配置價值已經足夠不錯。AI細分賽道推薦:互聯網龍頭為代表的雲基礎設施、「AI+」的垂直領域應用(無人駕駛、AI+教育、AI+醫療、AI+金融等)、AI端側(消費電子類,包括AI眼鏡、AI手機、AI PC等)、數據中心(AIDC)、算力基礎設施相關硬件。(wl/u)
AASTOCKS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