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汽車股今日(4日)抽上,小米(01810.HK) +0.100 (+0.253%) 沽空 $14.18億; 比率 21.818% 曾高見40.1元創歷史高,最新報39.3元攀升3.6%,比亞迪(01211.HK) -3.000 (-1.048%) 沽空 $3.37億; 比率 16.531% 走高4.2%報286元,理想-W(02015.HK) -3.800 (-4.034%) 沽空 $1.47億; 比率 15.165% 股價抽上9.3%報94.75元,蔚來-SW(09866.HK) -1.600 (-4.604%) 沽空 $6.46千萬; 比率 33.915% 走高4.8%,而小鵬-W(09868.HK) -0.850 (-1.294%) 沽空 $1.52億; 比率 12.106% 搶上14.5%報66.95元。
開源證券發表內地汽車行業報告,年初銷售面臨一定的壓力,但內地「以舊換新」政策接續,料對銷量有一定的支撐,尤其是第二季開始預計較好。分結構看,第一是新能源車預計繼續滲透;第二是高階智駕有望迎來加速滲透。特斯拉FSD可能入華引發「鯰魚效應」,有望推動華為系、小鵬、理想等領軍車企加速技術進階,並推動消費者逐步認可智駕。同時,智駕加速滲透的關鍵在於降本,2025年有望見證比亞迪、小鵬等大力推動智駕平權;第三是出口短期有所放緩,歐盟關稅政策有望緩和是利好,海外產能投放尚需時間。
相關內容《大行》花旗:仍有信心小米(01810.HK)SU7今年超越30萬輛交付目標
投資建議方面,該行料內地政策有望延續需求有支撐、智駕加速滲透在即,關注智能化龍頭政策有望延續需求有支撐,重點關注智能化龍頭發展機會,優選龍頭華為系及小鵬、理想等新勢力,而比亞迪智能化發力後有望補齊短板、鞏固新能源龍頭地位。
開源證券表示,從技術端,端到端、大模型成為眾多車企追捧的路線,能力上限有望得到大幅提升,並且數據、算力將成為智駕能力進階的關鍵。端到端模型可以避免信息傳遞時的損失,通過讓模型學習大量駕駛數據,形成老司機般的駕駛能力。端到端算法主要依賴算力及數據的大量積累,需要大量的投入:理想表示每年在訓練算力的投入超過10億美元,小鵬表示每年要投入7億人民幣用於算力訓練。目前,特斯拉、華為、理想、小鵬等車企紛紛推進端到端算法佈。
小鵬發布國內首個量產上車的端到端大模型:神經網絡XNet+規控大模型XPlanner+大語言模型XBrain,尤其是引入AI大語言模型XBrain架構後,自動駕駛系統擁有了人類大腦般的理解學習能力,處理複雜甚至未知場景的泛化處理能力大幅提升。目前,小鵬雲端大模型的訓練效率已提升2.6倍,2025年小鵬雲端的算力將會達到10EFlops以上。
相關內容開源證券列出華為、比亞迪、「蔚小理」等車企佈局智駕大模型情況(表)
理想推出「快慢雙系統」,其中「端到端模型」對應於系統一,負責快速響應和直覺性決策,而系統二涉及更為複雜的思維推理能力,用於解決需要深入思考或推理的複雜問題,以及在遇到未知場景時的應對策略。得益於龐大的訓練數據、強大的算力和AI能力評測體系,端到端+VLM智能駕駛系統快速迭代,相較於7月,MPI平均接管里程提升3.5倍,訓練模型數量增長至500萬clips。
小米智能駕駛系統HAD將在12月底全面推送先鋒版,並率先搭載在小米SU7 Pro、SU7 Max和SU7 Ultra車型上。這次升級最大的亮點是接入了端到端大模型技術。小米認為目前行業內主流的端到端大模型多為生成式模型,直接生成行駛軌跡。但如果訓練不到位,可能出現「幻覺」現像,導致判斷失誤。對此,小米進行了創新。其模型不再簡單生成單一軌跡,而是實時生成多條合理軌跡,並從安全、舒適、合規和效率等多個維度進行綜合考量,最終選擇最優方案執行。這種篩選式的軌跡 決策機制大幅提升了駕駛的穩定性和擬人化程度。
目前,智能駕駛成為消費者買車的重要考量因素,推動車企加速佈局智駕相關業務,華為系、小鵬、理想、蔚來、智己、小米等企業相對領先。同時長城(02333.HK) -0.500 (-3.968%) 沽空 $5.72千萬; 比率 13.375% 、長安(000625.SZ) +0.140 (+1.116%) 、比亞迪等傳統車企也在加速推動智駕功能落地。小鵬指P7+及後續車型將不再區分Max和Pro版本,全系標配AI智駕,目前P7+持續展現爆款實力,預計後續高階智駕版車型佔比將明顯提升;小米汽車智駕激活率達88%。(wl/da)(港股報價延遲最少十五分鐘。沽空資料截至 2025-02-05 16:25。) (A股報價延遲最少十五分鐘。)
相關內容《大行》大摩升小米(01810.HK)目標價至45元 今年順風持續
AASTOCKS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