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港通訊> 交銀國際發表報告指,內地儲能行業容量型長時儲能是發展趨勢,該行預計2025-30年內地新增新型儲能裝機約190GW,是現有裝機規模的2.4倍,到2030年4小時以上儲能裝機佔比達到50%。
考慮到鋰離子電池儲能初始投資成本優勢,該行認為短期內鋰離子電池儲能仍將是主流。2025-30年,壓縮空氣儲能和液流電池商業化進程加速,兩者的最終佔比視乎降本進度。氫儲能能量轉換效率偏低,且成本較高,更適合季節性、大容量的儲能,目前仍處於早期研發階段,該行預計2035年商業化進度才有望加速。
液流電池支撐長時儲能發展,全釩、鋅溴等商業化進程加快。主流液流電池中,憑借在安全性、循環壽命以及靈活性上的優勢,全釩液流電池電化學性能綜合優勢明顯,單Wh成本已經下探至2元人民幣並仍有下降的空間。鋅溴液流電池在技術上不斷突破,鋅枝晶、自放電、溴及溴化物腐蝕性等問題初步得到了解決,且由於工作溫域較寬、初始投資成本低,已經在新疆、青海等高寒地區得到了應用,未來規模化之後成本優勢有望更為顯著。產業鏈上,該行建議重點關注全釩液流電池隔膜的國產替代機會。
(LF)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滙港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