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5月2日,香港交易所(00388)環球上市服務部主管徐經緯(Johnson)分享香港作為領先新股市場的最新增長趨勢和吸引力。徐經緯表示,香港在新股集資市場方面,首次公開招股的集資額也大幅上升。去年夏天之後,新股市場非常熱鬧;至2025年第一季,新股市場迎來了17家新上市公司,集資額約177億港元(約2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集資額增長兩倍多。更重要的是,在新股上市申請數目方面,看到許多大型及具備質素的公司,都已經提交上市申請或宣佈有意來港上市。
還有更值得高興的一點是,香港的後續發行市場更為活躍。單是今年第一季,後續市場就籌集了超過180億美元資金,較去年同期增長20倍。其中有兩宗規模龐大的後續發行,包括比亞迪價值56億美元的配售,以及小米集團的55億美元融資。事實上,這兩宗交易是今年迄今為止全球三大後續發行中的其中兩宗。就不同的集資架構而言,香港市場也錄得香港股票市場最大的可轉債發行,由百度發行20億美元可交換攜程股權的債券。最後,香港有滬深港通,發行人通過這機制可對接中國投資者資金,是香港一個十分具吸引力的市場渠道。
徐經緯指出,2025
年新股市場有幾個很明顯的趨勢。首先是A+H上市。在中國內地上市的A股選擇來港上市。這股熱潮由去年9月美的上市揭開序幕,隨後順豐控股來港上市。目前來説,就已提交申請或公開宣佈的上市意向而言,有大約30家公司計劃在香港進行A+H上市。第二是通過上市規則第18A及18C章節上市的公司,更通俗地説,即是一些聚焦於科技領域發展的公司,包括新經濟及生物科技公司。迄今為止,已有三家公司循第18C章上市,期待在未來看到更多特專科技公司上市。
整體而言,新股市場的主要趨勢包括新經濟、人工智慧、新能源以及科技獨角獸。香港市場為這些公司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上市平台,希望香港市場能迎來更多來自這些領域的公司。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香港與亞洲區(尤其是東盟地區)發行人的對話顯著增加,好些正考慮招股上市的公司都在研究來香港上市的好處。例如在過去數個月,已有數家東盟公司成功在香港上市。而在去年第四季,一家總部設於新加坡的電子商務公司通過“特殊目的收購公司併購交易”(De-SPAC)
的方式成功在香港上市。再回看第一季,3月份時,也有一家總部設於印尼的鋁材公司成功在香港上市。
眾所周知,在亞洲區內,東盟與香港一直是關係非常密切的夥伴。而香港交易所最近還實施了好些其他措施。其一是將泰國證券交易所加入香港的認可證券交易所名單,然後有一家泰國飲料公司已遞交正式申請。
另外,除了亞洲,中東地區也是香港致力發展的市場。香港宣佈了今年內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開設辦事處,並已與沙特證交所集團簽訂了合作備忘錄,希望能加強香港與整個中東地區的合作關係。
此外,徐經緯還稱,香港也希望幫助更多海外上市公司回港上市,香港一直在接洽的海外上市公司主要有兩大類。第一類是在美國上市,然後迴流香港上市的中國ADR(美國預託證券)。由2019年阿里巴巴開始,五、六年之後,現在已有逾30家該類型的ADR公司迴流香港上市。第二類是本身已在國際交易所上市的海外公司。香港市場和香港交易所可以提供的,就是他們當地市場以外另一個可以相輔相成的上市平台。因為香港市場有許多國際投資者,加上可通過互聯互通機制接觸到中國在岸投資者,他們若在香港作雙重上市可以為國際公司帶來更大的潛在投資者基礎。此外,特別是對於本身不是在亞洲時區進行交易的公司來説,雙重上市可以使其股份在任何日子的交易時段都再長一點,是相當大的優勢。
香港致力持續優化上市環境,讓發行人受惠。首先,香港剛完成了有關首次公開招股市場定價的諮詢。這次諮詢的範圍相當廣泛,涵蓋定價程序、發售結構、不同的分配結構以至不同的投資者類別。諮詢期已結束,相信很快會公佈諮詢結果並推出優化舉措。第二是香港證監會與香港交易所於去年聯合公佈的優化新上市申請審批流程時間表,旨在進一步提升新上市申請審批程序的透明度。還有“科企專線”,香港已在籌備中。最後,香港之前亦提過正在研究中的“REIT
Connect”。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智通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