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內地7月新增貸款轉負增長,人行主管《金融時報》發文表示,隨著內地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單月貸款讀數通常不足以準確反映經濟活躍程度,亦難以完整體現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分析經濟金融形勢時無需對單月數據過度關注,更不宜過度炒作單月信貸增量讀數波動。
文中指出,觀察金融總量不能只看貸款,適宜更多觀察社會融資規模及廣義貨幣供應等更全面指標;金融機構破除「內捲式」競爭會擠出虛增空轉貸款,促進金融支持實體經濟質效更高及更可持續。近期相關部門推進清欠帳款的成效逐漸顯現,大企業對中小企的付款期限壓縮至60天內,帳款清欠後,中小企貸款需求可能下降,但有助減輕企業負擔。
文章還指,總體來看,在當前決策層多次提到「破除內捲式競爭」的背景下,金融機構也必須看到,挖掘有效信貸需求是銀行穩健可持續經營的保障。隨著內地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傳統信貸需求在減少,新動能領域信貸需求在增加,金融機構未來需要適應形勢變化,加快轉變經營思路,進一步下沉客戶,在細分市場中挖掘有效信貸需求。(ta/w)
AASTOCKS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