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創新藥再度走高,博安生物漲超17%,四環醫藥漲超14%,三生製藥漲超13%,東陽光長江藥業漲超8%。
ETF方面,港股通創新藥ETF工銀、恆生創新藥ETF、港股創新藥ETF、港股創新藥ETF基金、港股通創新藥ETF、港股創新藥50ETF漲超2%;港股通醫療ETF富國、恆生創新藥ETF、港股創新藥ETF、恆生生物科技ETF、港股通創新藥ETF、恆生生物科技ETF、香港醫藥ETF、恆生醫藥ETF漲超1.5%。
消息面上,創新藥5月進院數據更新,多個新納入醫保創新藥快速進院中。
近日國家醫保局更新了已納入醫保目錄創新藥截止2025年5月底的進院數據,多個2025年新納入醫保國產創新藥產品正在快速進院中,部分藥物進院速度較快,其中:
從增長速度來看,2025年新入醫保的品種中,對比2025年4月底,截止5月底入院數據增長較快的藥物主要有康方生物的卡度尼利單抗與依沃西單抗、上海誼眾紫杉醇膠束、澤璟製藥重組人凝血酶、恆瑞醫藥泰吉利定等。
從入院總體數量來看,截止2025年5月底入院數據超200家的藥物主要有云頂新耀布地奈德腸溶膠囊、百濟神州/綠葉戈舍瑞林微球、信達生物託萊西單抗、海思科考格列汀和克利加巴林、信立泰阿利沙坦酯氨氯地平和苯甲酸福格列汀、京新藥業地達西尼、先聲藥業曲拉西利、康方生物卡度尼利單抗、綠葉製藥託魯地文拉法辛緩釋片。
花旗研究報告指出,自2025年4月以來,中國醫療保健板塊,尤其是創新藥物領域,市場興趣顯著回升。夏季財報季前,醫藥外包(CXO)板塊因基本面改善、估值吸引力及訂單積壓持續增長,預計將備受關注。花旗將泰格醫藥A股評級從“沽售”上調至“買入”,認為多數領軍企業估值偏低,首選藥明康德和藥明生物。花旗預計,藥明康德2025財年指引將超預期,2024年收入達392.4億元人民幣(54億美元),2025年預計增長10%-15%,達415億至430億元人民幣。藥明生物2024年收入增長13.1%(剔除新冠相關項目),2025年上半年收入有望超預期,背靠18.5億美元訂單積壓(服務訂單10.5億美元,里程碑訂單8億美元),支持其2025年指引實現。藥明合聯因未交付訂單快速增長,上半年收入或超預期。花旗強調,CXO板塊領軍企業憑藉技術平台進步、全球客户基礎及成本優勢,將持續受益於全球藥物研發需求增長,特別是在抗體藥物偶聯物(ADC)和多特異性抗體領域。
中金研報稱,長期看,中國創新藥在經歷跟隨創新沉澱後,已經進入漸進式創新時代,開始具備國際競爭力;中期看,具備競爭力的臨床數據和MNC合作形式的BD事項是重要催化劑;短期看,圍繞ASCO/ESMO學術會議重要數據披露/BD公佈/國際化突破市場天花板帶來股價彈性。同時,一二級融資的便利,國際形勢趨緩帶來產業鏈CXO/科研上游等領域的衍生投資機會。
湘財證券表示,2025年國內創新藥產業有望迎來拐點,產業運行趨勢由資本驅動轉向盈利驅動,板塊有望迎來業績與估值雙重修復投資機會。
華福證券認為,全球產業景氣度復甦疊加國內創新藥強勢表現,有望帶動創新藥產業鏈景氣度持續復甦。中期角度重點關注:1)創新主線:創新藥依舊是醫藥最明確的長期主線,關注龍頭及存在出海BD/數據讀出催化的創新藥和仿轉創標的;2)抓業績好標的:進入7月市場開始關注Q2業績,積極尋找超預期標的。中長期繼續堅持創新+復甦+政策三大主線。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格隆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