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主要指數今日小幅震盪,截至收盤,滬指漲0.01%報3402點,深證成指跌0.11%,創業板指漲0.26%。全天成交1.3萬億元,較前一交易日增量169億元,全市場超2800股下跌。
創新藥板塊走強。港股創新藥概念股大幅拉升,匯添富港股通創新藥ETF、華泰柏瑞恆生創新藥ETF、景順長城港股創新藥50ETF、港股通創新藥ETF工銀、銀華港股創新藥ETF、萬家港股創新藥ETF基金今日漲超5%;港股通創新藥ETF、恆生創新藥ETF、港股創新藥ETF年內漲超70%。
消息面上,美國5月CPI低於預期,特朗普再起呼籲降息100基點,若美聯儲重啟降息週期,將利好創新藥板塊的估值繼續修復。近期,醫藥領域迎來多重利好。數據顯示,截至5月底,共有34款國產創新藥在國內獲批上市,已接近去年全年總數。此外,5月下旬,中國創新藥企再次閃耀ASCO,共有71項原創性研究成果入選口頭髮言環節,標誌着中國藥企正快速走向創新研發的國際前列。
創新藥方向不斷有出海消息,以百時美施貴寶與BioNTech達成90億美元總包共同開發PD-L1/VEGF雙抗BNT327尤為引人關注。自康方依沃西單抗頭對頭在PFS戰勝K藥後,海外MNC持續下注PD-L1/VEGF雙抗方向,國內創新藥企業不斷傳出雙抗方向大額BD。在剛剛結束的ASCO會議上,雙抗、ADC領域國產創新藥都有較多進展,新機制、新靶點層出不窮,早期臨床呈現差異化佈局。
世紀證券認為國內創新藥管線全球競爭力持續提升,長線看好創新藥出海方向。
中銀証券認為,出海進展+政策支撐+港股映射,創新藥價值正在重估。
基本面層面:出海進展+政策支撐催化創新藥價值重估。經過多年孵化,中國創新藥企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正在提升。2025年ASCO年會上中國創新藥企共貢獻73項口頭報告,並首次有11項入選“最新突破摘要”(LBA)。與此同時,中國創新藥企出海也正在加速,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創新藥license-out(海外授權)交易已有41起,總金額達369.29億美元,僅3個月就接近2023年全年水平。與此同時,國內政策環境的持續改善為創新藥行業提供了雙重支撐。一方面,政策層面趨向保護創新藥企利潤空間,強化質量評估而非“唯低價論”;另一方面,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審評審批效率也有較為明顯的提升。
交易層面,港股映射催化,創新藥仍具長期投資價值。“18A”政策催化下,醫療企業密集赴港上市,這些企業聚焦前沿、代表着未來的醫療產業方向,受到市場廣泛關注,同時作為離岸市場,美元貶值、資金迴流新興市場之下,港股也受到資金催化,港股創新藥板塊表現亮眼,映射邏輯下,A股創新藥也受到一定帶動。綜合來看,創新藥受到基本面與交易面多重催化,後續行情仍然可期。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格隆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