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香港基金及大新銀行聯合發布《團結香港基金–大新銀行大灣區行業發展指數2025》,基金會調研團隊今年繼續追蹤大灣區內11個城市在六個重點行業的發展表現,包括金融服務、創新及科技、貿易及物流、製造、建造及房地產、文化體育及旅遊,並新增AI及企業出海兩大主題,探討企業遇到的挑戰和發展策略,並對政府提出針對性建議。
《指數》顯示,大灣區綜合六個重點行業的按年增長率由去年的4.9%加快至今年的7.1%,創科成增長火車頭,增長14.8%,製造業持續邁向智能化發展致高增長,增長8.1%,建造及房地產跌勢放緩,由去年跌2.9%收窄至跌0.4%,其他行業發展步伐穩健。
金融服務方面,第一名的香港以85.6分大幅拋離次席的深圳接近10分,並按年錄得6.2%增長。貿易及物流方面,香港以82.5分繼續保持樞紐地位,廣州排名第二。文化及體育旅遊方面,香港取得79.3分再次居首,廣州幾乎與香港並駕齊驅。
在其他三個行業中,深圳和廣州在創新及科技業連續兩年穩居頭兩位,香港排第三。區内科研實力和新興產業規模顯著提升,行業增長達14.8%,為六個行業當中最大;製造業方面,深圳和廣州繼續領跑大灣區;在建造及房地產業,香港則上升一位排第二,廣州繼續排榜首。儘管行業仍錄得負增長,但受惠於一系列「撤辣」措施,香港一手私人住宅成交量比撤辣前有所回升。
信心指數顯示,六大行業的現狀值(2025年)和未來值(2026年)分別為55.5和57.3,兩者較去年均上升約5點,並高於50分界線,反映企業普遍對當前行業發展持積極態度,認為未來一年前景偏向樂觀。
問卷調查顯示,94.5%的受訪大灣區(包括香港)企業以及91.8%的受訪香港企業在日常營運中應用業務中有利用AI技術降本增效,甚至創造新的收入來源。然而,不同行業在AI應用上均面對人才短缺、數據安全隱憂及缺乏合適AI服務的三項挑戰。
問卷也包括對企業出海的調查,結果顯示逾半受訪內地大灣區企業表示有意出海,尤其是創新及科技、貿易及物流以及製造業的企業。它們面對內地市場的激烈競爭,尋找新增長引擎的意欲殷切。受訪企業所選的出海目的地首要為潛力龐大的新興市場,包括東南亞(34.8%)和中東(16.6%),比例較傳統歐美市場(各自約12%至13%)為高。(hc/da)
AASTOCKS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