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CNN》報導,雖美國本週調降了針對中國平價商品的高額關稅,讓消費者稍感寬慰,但仍保留的高額稅率,仍可能重創數百萬依賴超低價電商平台如 Shein 和 Temu 的美國消費者。
根據週一發布的行政命令,自中國進口、單價不超過 800 美元的「小額豁免」(de minimis)郵政包裹,其關稅從 120% 調降為 54%;透過 UPS、FedEx 等商業快遞的包裹則從 145% 降至 30%。
此外,原定 6 月 1 日起郵政包裹徵收的 100 美元定額關稅,也將不再如預期翻倍至 200 美元。
儘管中美雙方有意緩和衝突,但距離全面恢復正常仍有一段路要走。對許多仰賴廉價進口品的中小企業與消費者而言,這樣的稅負依然沉重。
貿易專家更是表示,這些成本最終將反映在售價上,轉嫁給美國消費者。
自由派智庫凱託研究所(Cato Institute)貿易政策研究員 Clark Packard 就指出,儘管調降稅率的情況優於預期,但對於仰賴小額豁免進口衣物等生活必需品的家庭來說,依舊是極大干擾。他強調,最弱勢的族群將首當其衝。
過去,小額豁免政策讓中國電商平台如 Shein、Temu 能以極低運費與稅率進軍美國市場,深受消費者青睞。
但自川普政府實施懲罰性關稅後,USPS 一度停止處理中國包裹,配送時間變長;免稅期結束後,平台已陸續調漲商品價格,引發民怨。
此外,為防止非法藥物如芬太尼透過包裹走私,目前小額包裹的稅率仍高於一般中國商品。此外,越來越多批評聲浪指出,小額豁免政策讓美國本土企業難以競爭,也增加仿冒品與不安全商品進入市場的風險。
這波政策變動造成電商平台與消費者的混亂。儘管關稅暫時下調,但 Temu 與 Shein 仍不敢鬆懈,紛紛啟動「儲貨計畫」,提前為年底購物旺季做準備。
雖然供應鏈正在調整,但已有美國消費者發現 Temu 平台上的商品缺貨情況頻繁,許多熱門商品甚至無法下單,引發不滿。這反映出在新關稅政策影響下,平台營運仍面臨挑戰。
根據 UCLA 與耶魯大學今年 2 月的研究,小額豁免包裹中,約 48% 寄送至全美最貧困的地區,而僅 22% 送往最富裕地區,顯示低收入戶對這類商品的依賴程度極高。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