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達 (Nvidia)(NVDA.US) 的投資人今年的開局非常「不輝達」。這家人工智慧 (AI) 晶片寵兒的股價今年來已下跌 3.3%,落後美股三大指數的漲幅。過去一個月,該股表現比標普 500 指數低 9%。
在輝達 2 月 26 日公布業績之前,華爾街已開始向客戶解釋其令人意外的疲軟表現,並為該股辯護。
EvercoreISI 分析師利帕齊思 (Mark Lipacis) 在最新報告中與客戶交談後提出三個疲軟的原因。包括:1. DeepSeek 整體降低了 AI 需求;2. DeepSeek 將 AI 運算周期從輝達 GPU 轉移到 ASIC (客製化晶片);3. Blackwell 晶片延後推出。
雖然有這些擔憂,利帕齊思仍表示將買進輝達的股票,以增加其獲利。該分析師重申「跑贏大盤」評級和 190 美元的目標價。
他解釋,「輝達仍然是超大規模客戶的首選平台。其軟體生態系統的穩健性和開發社群的廣度,比市場上其他任何公司領先 5-10 年。AMD (AMD.US) 和亞馬遜 (AMZN.US) 的 AWS 生態系統分別排在第二和第三位,差距很大。」
然而,對輝達的擔憂並非毫無根據。中國的 DeepSeek 在 1 月底推出其 AI 模型 RI,讓市場大吃一驚。據傳 RI 建立一個基礎模型的成本為 560 萬美元,而 OpenAI 和 Anthropic 等美國公司則花費了數億美元。
人們立即擔心美國業者在包括輝達晶片在內的 AI 基礎設施上投入過多。
Snowflake (SNOW.US) 執行長拉馬斯瓦米 (Sridhar Ramaswamy) 表示,「去年全年的傳統觀點是,只有少數公司才可能訓練出出色的模型。」「DeepSeek 過去幾周的所作所為打破了這種信念,它們聲稱只需 600 萬美元就能訓練出一個模型。」
同時,亞馬遜宣布與 Anthropic 達成 80 億美元合作,進軍 AI 晶片領域,谷歌 (GOOG.US) 也推出一款搭載名為 Willow 的 AI 晶片超級電腦。透過這些動作,可以明顯看出大型科技公司想要瓜分輝達龐大的市占率。此外,博通 (AVGO.US) 和 Marvell (MRVL.US) 也發布了先進的客製化晶片。
雖然今年看來不太樂觀,但利帕齊思並不是唯一對輝達獲利保持樂觀的人。美國銀行的艾爾亞 (Vivek Arya) 上周重申該晶片製造商是他 2025 年的首選。
他給出的目標價為 190 美元,較目前交易水準上漲約 57%。這是華爾街對輝達給出的最高目標價之一。
艾爾亞在給客戶的報告中指出,「這次電話會議可能會是投資人情緒的低谷:1. 輝達將對 Blackwell 的執行情況做出保證;2. 對 2026 財年充滿信心,數據中心銷售額將同比成長 60% 以上,與台積電預計 2025 日曆年末 AI 銷售額將同比增長 100% 以上仍有段空間;3. 在 3 月 17 日 GTC 論壇前創造樂觀的氛圍,屆時市場焦點將轉向穩定的產品如 GB300 和 Rubin 以及實體 AI 如機器人。」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