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 Alphabet、AMD 發布財報後暴跌,輝達領軍之下,美股週三 (5 日) 收紅,費半指數大漲超 2%,表現最佳。那斯達克指數上漲近 0.2%,標準普爾 500 指數微升約 0.4%。道瓊工業指數漲幅超過 300 點。
美國週三公布有「小非農」之稱的 ADP 就業報告顯示,今年 1 月民間企業就業人數經季節調整後增加 18.3 萬人,創去年 10 月以來最大增幅,凸顯就業市場穩定,進一步壓縮聯準會 (Fed) 降息空間。
聯準會在 2024 年連續三次會議上降息後,上週 (1 月 29 日) 維持基準利率在 4.25%-4.50% 的區間不變。兩位聯準會官員談話體現聯準會對利率政策的謹慎態度。
芝加哥聯邦準備銀行總裁古爾斯比 (Austan Goolsbee) 週三警告稱,忽視關稅的潛在通膨影響將是一個錯誤。
里奇蒙聯準銀行總裁巴金 (Thomas Barkin) 指出,關稅對通膨和需求影響的複雜性,在早期階段,還不可能知道關稅帶來的成本增加會如何被吸收或轉嫁給消費者。
地緣政治局勢持續動盪,美國總統川普拋震撼彈,揚言美國要「接管」加薩,並再度呼籲巴勒斯坦人永久移出加薩走廊。川普此言帶來中東全面戰爭的風險,10 年期美債殖利率週三下跌 9 個基點,至 4.42%,為 2024 年 12 月以來的最低。
美股週三 (5 日) 主要指數表現:
- 美股道瓊指數上漲 317.24 點,或 0.71%,收 44,873.28 點。
- 那斯達克指數上漲 38.31 點,或 0.19%,收 19,692.33 點。
- S&P 500 指數上漲 23.6 點,或 0.39%,收 6,061.48 點。
- 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 114.91 點,或 2.31%,收 5,091.50 點。
- NYSE FANG + 指數上漲 62.96 點,或 0.46%,收 13,698.59 點。
焦點個股
NYSE FANG + 指數中的科技五大天王漲跌互見。Meta (META.US) 漲 0.097%;蘋果 (AAPL.US) 跌 0.14%;Alphabet (GOOGL.US) 大跌 7.29%;微軟 (MSFT.US) 漲 0.22%;亞馬遜 (AMZN.US) 下跌 2.43%。
費半成分股普遍收高。博通 (AVGO.US) 上漲 4.30%;高通 (QCOM.US) 上漲 1.63%;應用材料 (AMAT.US) 上漲 1.18%;AMD (AMD.US) 大跌 6.27%;輝達 (NVDA.US) 大漲 5.35%;美光 (MU.US) 上漲 3.24%。
台股 ADR 全數收紅。台積電 ADR (TSM.US) 上漲 2.22%;日月光 ADR (ASX.US) 上漲 2.13%;聯電 ADR (UMC.US) 漲 0.50%;中華電信 ADR (CHT.US) 漲 0.31%。
企業新聞
蘋果 (AAPL.US) 跌 0.14% 至每股 232.47 美元。除了 Google、英特爾之外,外傳蘋果也被中國反壟斷監管機構盯上,該機構正準備對蘋果相關政策及其對應用程式開發者的收費情況展開反壟斷調查。
AMD 公布去年第四季財報符合預期,但資料中心營收成長趨緩,而且下季營收展望非常保守,AMD (AMD.US) 崩跌 6.27% 至每股 112.01 美元
由於第四季雲端運算營收低於預期,Alphabet (GOOGL.US) 股價承壓,下殺 7.29% 至每股 191.33 美元。這次財報失利令投資人不安,他們擔心 Google 母公司在人工智慧 (AI) 方面的巨額投入短期內不會帶來預期的回報。
不過,輝達似乎是這筆支出的潛在受益者之一,帶動美股主指止跌回升,輝達 (NVDA.US) 週三漲逾 5%,報每股 125.00 美元。
亞馬遜 (AMZN.US) 下滑 2.43% 至每股 236.17 美元。消息指出,亞馬遜即將發布期待已久且被推遲的 Alexa 生成人工智慧語音服務,並計劃於本月稍後舉行新聞發布會,價格可能為每月 5 至 10 美元。
經濟數據
- 美國 1 月 ADP 新增就業人數報 18.3 萬,預期 14.8 萬,前值 17.6 萬
- 美國 1 月 ISM 非製造業指數報 52.8,預期 54.2,前值 54.0
- 美國 1 月 Markit 服務業 PMI 終值報 52.9,預期 52.8,前值 56.8
- 美國 1 月 Markit 綜合 PMI 終值報 52.7,預期 52.4,前值 55.4
華爾街分析
美銀美股量化策略主管 Savita Subramanian 表示:「這些超大規模科技公司,投資與不投資都會受到詛咒,因為他們必須花費大量資金才能保持競爭力,但花費大量資金就會削減其現金流。」
Subramanian 認為:「大型科技股的遊戲還沒結束。這些都是有很多選擇權的大公司。他們可以做他們在 2023 年所做的事,削減成本、改善資產負債表、進行大規模庫藏股計畫,他們正在做很多事情,但必須僱用更多人,他們必須花更多的錢,固盈利故事和以前不一樣了。」
數字皆為截稿前更新,請依照實際報價為主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