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esources/images/mobile/ic_search2.png)
![](/sc/resources/images/mobile/ic_time.png)
返回 放大 + 缩小 - | |
DeepSeek杀入车圈,耐世特(01316)能否成为智能驾驶产业链的黑马股?
推荐 11 利好 19 利淡 8 智通财经
|
|
![]() |
|
DeepSeek正在变革智能汽车生态,随着吉利及岚图等汽车品牌接连官宣和DeepSeek合作,智能驾驶产业链也迎来了新一轮的投资机会。 实际上,AI大模型已经成为智驾产业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过去一年,无论是小米、小鹏还是问界等在智驾上第一梯队的车型,都实现了模型上车,通过AI大模型让智驾能力更加的突出。DeepSeek接入加速智驾系统变革,不仅提升了智驾体验,同时也降低了国产品牌对高端算力芯片的依赖。 DeepSeek杀入车圈也让智驾产业链得到长短线资金的高度关注,受概念波及,港股智能驾驶产业链个股年后普涨,其中耐世特(01316)于2月6日大涨21%,后两个交易日延续大涨超10%。据了解,耐世特研发、生产及销售转向系统产品,产品包括EPS/CIS/HPS/DL,市场覆盖北美、亚太、欧洲以及南美洲等地区。
图片来源:相关交易软件 转向系统是智驾系统的重要核心部件,不仅负责传统的机械转向功能,还与车辆的电子控制系统紧密集成,支持自动驾驶和辅助驾驶功能。那么,耐世特会是智驾产业链投资机会下的黑马股吗? 智能驾驶时代,线控技术逐步成为主流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汽车转向系统可以分为机械转向系统、机械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电子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电子助力转向系统(EPS)和线控转向系统,其中电子助力转向系统结构简单,能耗低,是目前市场主流产品。不过在智能驾驶的发展潮流下,线控转向系统正逐步取代电子助力转向系统行业地位。 线控转向系统核心为线控技术,主要将驾驶员的操纵动作通过传感器转变为电信号,通过电缆传输到执行机构,在智能驾驶车型上,传感单元替代了驾驶员的操作动作,车辆智能感知单元通过线束将指令传递给转向或制动系统来实现车辆的操控。而在执行策略上,AI芯片是核心硬件,搭载AI大模型通过大量的训练,获得最优的执行策略,进行车辆自主变道以及避障,实现自动驾驶。 目前高阶智能驾驶车型较少,线控转向尚处于发展早期阶段,渗透率较低,不过去年小米的加入加速了智驾的发展。信达证券曾发布研报,称线控转向系统2025年单车价值量为4000元,对应85亿元的市场规模,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提升至239亿元,2022-2030年复合增速达57%。 转向系统行业格局较为稳固,全球绝大数市场份额基本被外国企业垄断,包括德国采埃孚(ZF)、天合汽车(TRW)、博世(Bosch)以及耐世特(Nexteer),这些供应商凭借规模优势,积极顺应智能驾驶趋势,通过产品迭代满足车企要求。在中国市场,国产化对传统格局有一定冲击,不过以耐世特为代表的供应商仍占据着主流份额。 大涨之后,耐世特仍有机会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耐世特一直都在致力于线性转向的研发,曾在2023年4月,携全系转向,包括线控转向、可收缩式转向管柱、高效半轴、转向软件等产品亮相2023上海车展,同时该公司也积极和车企合作研发。目前产品体系丰富,包括EPS/CIS/HPS/DL,核心产品为EPS,通用汽车为其最大客户。 从业绩端看,近几年收入增长略显疲倦,2024年上半年收入出现回落,预计全年增长放缓至低单位数,主要为客户集中度高,且大客户需求下降影响。以2024年来说,上半年前三大客户贡献收入超过70%,其中通用汽车贡献36%,三大客户贡献收入下降4.6%,导致总收入下滑。 北美地区偏弱,但中国及欧洲等地区订单较理想,在2024年第三季度首次赢得来自欧洲及中国整车制造商面向中国市场联合开发项目的EPS业务,订单达到20亿美元,有券商预计全年订单有望达到60亿美元。而中国则是最具潜力的增长市场,上半年收入实现双位数增长,收入贡献提升至25%,下半年两个季度持续获得来自中国整车制造商新订单,其中在三季度共18个全新项目投产,就有12个项目来自亚太区(核心在中国),全年预计保持增长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4年1月15日,耐世特宣布其位于中国江苏省常熟市的全新基地开业,标志着该公司在双小齿轮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DPEPS)产品方面的生产能力不断提升,包括其创新的模块化产品:模块化小齿轮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mPEPS)。常熟工厂将增加该公司承接亚太区业务的能力,提升中国区市场的市场份额。 其实,耐世特的市值走势已经反应了过去几年持续放缓的业绩,2021年2月以来其市值缩水幅度超过60%,目前价位处于历史底部。而业绩底在2024年得到印证,利润持续大幅下滑将在2025年得到扭转,一方面是线控转向市场有释放预期,另一方面中国市场订单旺盛,也有望帮助该公司扭转收入增长。 不过该公司在北美市场依旧存在较大的风险,主要有两个方面影响:一是大客户需求下降,通用汽车电动化不及预期下可能降低对公司产品需求;二是特朗普政府的进口关税预期,墨西哥占美国汽零进口金额超过40%,而该公司在北美市场占比超过五成,且主要为美国和墨西哥,正中下怀,受关税影响较大。 耐世特近期受资金追捧,根据富途牛牛软件,近三个交易日成交量持续放大,资金净流入超过2.18亿元,涨幅超过30%,港股通持股变化不大,主要为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席位买入。另外,在2月5日,该公司获得股东M&G Plc增持90.7万股,总金额约为321.47万港元,持股比例提升至6.02%。 券商近期也相继发布看好研报,其中国泰证券研报认为,预计耐世特在2026年将与中国OEM厂商合作推出首款线控转向技术车型,未来随着L3及以上自动驾驶渗透率逐步提升,线控技术领先的耐世特有望成为核心受益的标的之一,并有望成为线性转向系统量产第一梯队。在估值底部,股东增持,投行看好,以及智驾产业链等多重驱动下,该公司正在被主力资金挖掘,价投者加注以及短线资金的博弈。 综合来说,DeepSeek杀入车圈,加速AI大模型迭代及利好智驾产业链,耐世特作为电动助力转向龙头之一,线性转向的核心标的,也将在智驾产业链概念中脱颖而出。该公司近几日获得大资金流入,目前仍处于估值底部,而在业绩预期下,尤其是中国市场的增长预期,有望扭转估值趋势,并保持向上趋势。 新闻来源 (不包括新闻图片): 智通财经 |
|
免责声明 : 以上资讯仅供参考。AASTOCKS.com Limited对以上资讯的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品质,及时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陈述或予以认可,并明确表示不对任何由本资讯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引致之损失或损害承担任何法律责任或为其引起的损失负责。以上资讯或反映了相关文章或专题作者的的个人意见和观点,并不代表AASTOCKS.com Limited的立场。以上资讯的任何内容均不构成AASTOCKS为任何投资作出招揽丶提出要约丶意见或推荐,或对任何证劵或投资的收益或是否合适提供法律丶税务丶会计丶或投资意见或服务。投资者必须按其本身投资目标及财务状况自行作出投资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