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AI 帶來的究竟是 GDP 奇蹟,還是社會秩序的解體?這項疑問如同烏雲般籠罩在當今社會的上空。
「AI 教父」辛頓 (Geoffrey Hinton) 上周直言,科技億萬富翁真心實意押注 AI 取代大量人力,此舉將導致社會完全解體,這一觀點猶如一顆重磅炸彈,引發廣泛的關注和深刻的思考。
最近,來自亞馬遜的匿名人士抗議道,當前這代 AI 幾乎成了像亞馬遜這類科技巨頭沉迷的毒品,以 AI 為藉口裁員並將節省的資金投入無人付費的 AI 資料中心。1000 多位亞馬遜員工在聯名信中指出,這種不計代價的 AI 開發模式可能貽害無窮。
亞馬遜上月一口氣裁掉 3 萬人,一幅末日景象正在浮現,從實驗室裡的擔憂已蔓延到辦公室、倉庫和資料中心。根據 Challenger 跟 Gray&Christmas 等再就業顧問公司數據,美國企業上月共宣布裁員 15 萬 3074 人,創 20 多年新高。
另據 Crunchbase 和 layoffs.fyi 統計,光是今年,英特爾、微軟、Verizon、亞馬遜等大公司就宣布合計裁減超過 70000 個職缺。
外媒以「layoffs are piling up」(裁員堆積如山)來形容這波企業裁員潮,裁員不再是個別事件,而是一個時代現象,而裁員「海嘯」背後的理由也高度一致:「給 AI 讓路」。
辛頓上周與 82 歲民主黨參議員桑德斯 (Bernie Sanders) 就 AI 對就業的威脅,進行長達一小時的公開對話,期間辛頓詳述了 AI 將以最糟糕方式徹底顛覆社會的種種預測,再次狠狠敲響了警鐘。
辛頓分享了 7 大觀點,包括 AI 可能取代而非僅僅重塑工作,富人愈富且不為工人失眠,AI 學習速度比人類快並可能很快超越人類等等。此前,他也曾示警稱人類被 AI 消滅並非「不可想像」,且距離實現「通用人工智慧」(AGI) 並沒有那麼遙遠。
辛頓將 AI 演化比喻為青蛙腦與人類大腦之間的差距,像 GPT-5 這類大語言模型 (LLM) 所知道的知識已經遠遠超過任何個人。
當談到未來十年的 AI 前景時,辛頓以「霧中駕駛」比喻,指出 AI 將越來越聰明,最終可能超越人類,而這個過程正以指數級速度推進。當前大型 AI 系統雖在連結數量上不如人腦,但在知識廣度上遠超人類,能在大多數任務中勝任「次級專家」的角色,未來 AI 推理與行動能力將持續增強,而社會尚未找到與這種新智能共處的方式。
在如此多負面預期之中,辛頓也指出 AI 擁有巨大的正向潛力,可以顯著改善醫療、教育、氣候預測、資源分配等核心公共服務。
然而,桑德斯一針見血地指出,這些潛力是否兌現,取決於誰掌控 AI。
馬斯克上月稱 AI 將「以更快的速度」取代案頭工作,Anthropic 的 Dario Amodei 警告未來五年內 AI 可能淘汰一半的初級白領崗位,讓失業率飆升。
業界一直試圖用 AI 智能體取代人工,但現實中這些嘗試往往失敗,但 AI 帶來的就業寒冬已在眼前。亞馬遜的裁員模式是一套熟悉的「否認 - 部署」劇本,受影響最嚴重的是中級程式設計師。
英國國家教育研究基金會也警告,到 2035 年,AI 和自動化恐取代英國多達 300 萬個低技能職位,麻省理工學院 (MIT) 研究也發現 AI 已能取代 11.7% 的美國勞動力。
亞馬遜請願者認為自己必須努力對抗 AI 發展可能帶來的危害,並呼籲亞馬遜建立「道德人工智慧工作小組」。這次請願活動並非個例,世界各地的許多組織都試圖倡導放緩 AI 發展,但在 AI 競賽不斷加碼的大背景下,這些運動收效甚微,各公司仍在繼續迅速發布新的、功能日益強大的 AI 模型。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