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關於 AI 交易泡沫警告聲四起,但但美國投行 Wedbush Securities 知名科技分析師丹 · 艾夫斯(Dan Ives)堅稱,AI 股票不存在泡沫,牛市才剛剛開始。他還推薦了 10 檔值得關注的 AI 股票。
艾夫斯表示,投資人誤判了自網路誕生以來最重要的科技建設浪潮之一。他指出:「這場 AI 革命其實還非常早期。美國只有約 3% 的企業真正走上 AI 這條路,放眼全球,甚至還不到 1%。」
換句話說,雖然市場聲浪很大,但 AI 的實際採用程度,離「週期末段的泡沫化狂熱」還差得遠。
上述觀點也構成艾夫斯最新報告的核心論點。他指出,推升估值的關鍵不是投機炒作,而是企業支出、政府需求,以及晶片短缺等實質因素在背後驅動。
艾夫斯自網路泡沫時代以來便長期追蹤科技產業,他認為,把當前情況拿來與 1999 年相比,是忽略了事實。
他指出,當年科技股的平均本益比高達營收的 30 倍,許多公司大多只有簡報和未經驗證的商業模式。但放到今天,產業龍頭動輒創造數千億美元的現金流,擁有真正的基礎建設與實際客戶。他也特別提到,市場對輝達 (NVDA.US) 晶片的需求遠遠超過供給。
在艾夫斯看來,這種供需失衡並不是「市場瘋狂」的象徵,反而證明整個產業距離滿足需求還差得很遠。目前輝達正為亞馬遜 (AMZN.US) 、Google(GOOG.US) 與微軟 (MSFT.US) 等公司供應晶片,而這些企業正是這場 AI 軍備競賽中的頂尖要角。
艾夫斯最看好的標的,是他認為在 AI 經濟體系中屬於「結構性不可或缺」的公司。這些公司橫跨多個領域,包括晶片、超大規模雲端服務商(hyperscalers)、消費性裝置、資安,以及自動駕駛技術等。
- 微軟 (MSFT.US) :最有可能在企業導入 AI 工具的浪潮中直接獲利。
- Palantir(PLTR.US) :政府與企業尋求 AI 解決方案時的首選軟體平台。
- 輝達 (NVDA.US) :幾乎所有重大 AI 專案背後的核心晶片供應商。
- 超微半導體 (AMD.US) :輝達最大的挑戰者,隨著需求爆發,市佔有望持續擴大。
- 特斯拉 (TSLA.US) :未來成長動能繫於 robotaxi 與自動駕駛 AI 的發展。
- 蘋果 (AAPL.US) :不論消費級 AI 演變成什麼樣態,最終都將透過蘋果的裝置與生態系普及落地。
- Meta(META.US) :早期押注 AI 的策略開始開花結果,公司正逐步摸索出有效的商業化模式。
- Alphabet(GOOGL.US) (Google 母公司):其 Gemini 模型與自研晶片,讓公司在 AI 賽局中與輝達並列領先。
- CrowdStrike(CRWD.US) :以 AI 驅動的資安服務,已成為企業愈來愈離不開的核心防線。
- Palo Alto Networks(PANW.US) :運用 AI 串聯各項資安產品,這套整合模式正持續推升成長動能。
值得注意的是,名單中並未出現亞馬遜 (AMZN.US) 、Salesforce(CRM.US) 、IBM(IBM.US) 與英特爾 (INTC.US) 。
但這並不代表艾夫斯對它們看空。他仍將這些公司納入更廣義的「AI 30」投資名單中,意味著他依然看好其未來潛力。只是,在他眼中,這些企業尚未具備真正能「定義產業類別」的 AI 創新槓桿,其角色更偏向輔助支撐,而非建構 AI 生態系的核心基石。
艾夫斯預估,由 AI 驅動的資本支出到 2026 年將達 5,500 億至 6,000 億美元,而政府與企業客戶也將帶來新一波追加投資。他指出,目前在美國,真正「有實質部署 AI」的企業還不到 5%。
他強調,若要說有什麼問題,那就是投資人其實仍低估了接下來會發生的事。
艾夫斯形容:「如果把 AI 熱潮比喻成一場派對,晚上 9 點才剛開始,現在只是 10 點半,而這場派對會一路嗨到凌晨 4 點;空頭只能站在窗外往裡看,錯過整場狂歡。」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