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證交會 (SEC) 主席 Paul Atkins 周三 (12 日) 公開系統性地闡述該機構對加密貨幣的監管新框架「Project Crypto」的下一步計畫,核心圍繞代幣分類、Howey 測試的動態應用及推動國會立法三大方向,旨在為數位資產市場建立清晰規則,平衡創新與投資者推動國會立法市場建立清晰規則。
Atkins 在一場公開演說中開門見山地表示,美國必須在數位金融革命中維持領導地位,「Project Crypto」是匹配創新活力的監管架構。其核心在於聯邦證券法框架下,以「公平與常識」原則判斷加密資產是否屬於證券。
Atkins 特別提及,這一想法延續了 SEC 委員 Hester Pierce 領導的加密貨幣工作組成果,後者以經濟現實為基礎構建了連貫的加密資產處理框架,Atkins 對此表示高度認同與合作意願。
Atkins 演講圍繞著三大主題:清晰的代幣分類、Howey 測試的現實適配,及對市場參與者的實際影響。
代幣分類:明確「非證券」邊界
Atkins 提出,SEC 將建立基於長期 Howey 投資合約分析的代幣分類體系,並承認部分加密資產本質並非證券。他並確認以下四類「非證券」代幣:
數位商品:價值與「功能完善且去中心化」的加密系統運作掛鉤,如依賴網路自身機制所產生的資產;數位收藏品:用於收藏或使用,代表藝術、遊戲內物品等數位表達,購買者不依賴他人管理獲利;數位工具:具備實際功能如會員資格、門票;代幣化證券:永遠屬於證券,因其代表傳統證券 (如股票、債券) 的所有權。
上述分類也回應了市場長期困惑。
至於為何技術同為「代幣」有的被嚴格監管,有的卻被視為商品?Atkins 指出,判斷標準是「經濟現實」而非標籤:若資產本質是對企業利潤的索取權,或依賴他人管理,則屬證券;反之則否。
當談到判斷投資合約的核心標準 Howey 測試,Atkins 提出投資合約並非永久有效的突破性解讀。他以佛州豪伊柑橘園的變遷類比,昔日因開發承諾被視為證券的柑橘園土地,如今已轉型為度假村,不再受證券法約束。同理,加密資產若最初以投資合約發行,當網路成熟、控制權分散、團隊退出後,交易可不再視為「證券交易」。
Atkins 這一觀點打破了「一旦關聯投資合約,代幣永為證券」的僵化認知,為成熟網絡代幣的去證券化交易鋪平道路。
他還重申,SEC 的工作與國會立法相輔相成。他支持國會推動加密貨幣市場結構立法,認為健全的法律能更有效防範監管濫用,且「委員會規則不應取代國會意志」。
他也透露,SEC 正考慮豁免措施,為作為投資合約部分的加密資產設計客製化發行機制,簡化流程以促進資本形成,同時保護投資者。此外,他提出允許與投資合約掛鉤的代幣在非 SEC 監管平台,像是 CFTC 註冊機構或州監管平台交易,並強調「不因基礎資產非證券而限制創新」,但反詐欺條款仍適用於相關交易。
演講尾聲,Atkins 強調「誠信與透明」是框架核心。他明確說道:「欺詐就是欺詐,無論資產類型」,並稱 SEC 將繼續打擊虛假陳述、挪用資金等違法行為,但對合規創新者,不應以「漠然、威脅或傳票」對待。
他也引用 Pierce 日前談話的精神,呼籲規則應「可知、合理、適度約束」,避免將證券法異化為「監管所有數字價值載體的萬能鑰匙」。
Atkins 總結指出,「Project Crypto」的目標是讓美國成為「既堅定又公平的規則下,企業家實驗、投資者參與、公眾共享繁榮」的試驗場。他也承諾,SEC 絕不讓「對未來的恐懼束縛手腳」,將服務創新者、投資者與美國人民三方。
Atkins 這次演講標誌著 SEC 在加密資產監管上邁出關鍵一步——從「模糊定性」轉向「分類指導」,從一刀切轉向動態調整。市場普遍期待,這項框架能為加密貨幣產業注入確定性,推動創新與合規的良性循環。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