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華爾街日報》(WSJ)周一 (10 日) 報導,微軟 (MSFT.US) 近期雖在財報中釋出部分與 OpenAI 往來的資訊,但這些揭露仍遠不足以滿足投資人對透明度的期待,尤其是雙方合作對微軟財務報表的影響顯然相當重大。
根據微軟的財報,該公司將 OpenAI 列為「權益法投資」(Equity-method Investment),代表微軟對 OpenAI 具有「重大影響力」,且依會計準則,OpenAI 屬於微軟的關聯企業。然而,微軟在最新一季財報中,仍未提供任何關於與 OpenAI 交易的「關聯方揭露」細節。
報導指出,若雙方交易規模不具重大性,缺乏揭露尚可理解,但目前情況顯示,微軟與 OpenAI 的往來金額龐大且攸關投資人利益,顯然已屬重大事項。根據美國公認會計原則 (GAAP),企業對關聯交易須揭露足夠資訊,使外部讀者能「了解該交易對財報的影響」。微軟目前的揭露顯然未達此標準。
揭露內容模糊 投資人難評估是否屬公平交易
《華爾街日報》指出,微軟曾表示與 OpenAI 之間存在「收入分潤安排」(Reciprocal Revenue-sharing Arrangements),但未說明這些安排如何影響營收、銷貨成本或營運支出,讓外界難以判斷雙方是否以公平市價進行交易。
微軟發言人蕭奧 (Frank Shaw) 回應指出:「微軟的財報完全符合會計準則,並經獨立會計師查核。」但他拒絕進一步回答問題或提供細節。
在截至 9 月 30 日的單季財報中,微軟首次公開部分 OpenAI 相關數據,包括持股比例達 27%,以及單季認列來自 OpenAI 的虧損達 41 億美元,相當於該季稅前獲利的 12%。此外,微軟披露 OpenAI 已同意採購價值 2,500 億美元的微軟雲端服務,但未說明期間與資金來源。
微軟並在 10 月 28 日的部落格貼文中指出,其對 OpenAI 的投資市值達 1,350 億美元,但財報中的「帳面價值」卻遠低於此。根據附註,微軟截至 9 月底的所有權益法投資總帳面價值僅 18 億美元,較前一季的 60 億美元大幅下降。差距原因在於,帳面價值反映的是原始投資額加上 OpenAI 的累計虧損分攤,而非市場估值。
OpenAI 虧損恐導致微軟投資歸零 關聯交易仍需揭露
《華爾街日報》分析,若 OpenAI 持續虧損,微軟可能被迫將其投資價值減記至零。一旦帳面價值歸零,微軟對 OpenAI 的虧損認列將暫停,直到有新的投資注入為止。這種情況恐讓未來的揭露更加稀少,使外界更難掌握雙方往來的實際影響。
該報指出,微軟與 OpenAI 的關係對公司整體策略與市值都有關鍵影響。OpenAI 不僅是微軟 AI 服務的核心技術來源,更推動微軟市值升至 3.7 兆美元的歷史高點。從財務角度來看,若以 1,350 億美元估值計算,OpenAI 將成為微軟資產負債表中第二大資產,僅次於 2,310 億美元的固定資產。
報導批評,微軟雖稍微掀開與 OpenAI 往來的面紗,但仍保留大量未揭露內容,使外界難以了解其投資與分潤安排的實際影響。《華爾街日報》直言:「這類揭露並非可有可無。」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