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外媒周四 (6 日) 報導,微軟正啟動一項更具野心的新計畫,致力打造超越人類能力的人工智慧 (AI),其中首波應用鎖定醫療診斷等具明確社會效益的領域。微軟 AI 部門負責人兼 DeepMind 共同創辦人蘇雷曼(Mustafa Suleyman) 表示,公司正在成立「MAI Superintelligence Team」,希望在特定領域實現「超級智慧」(Superintelligence)等級的突破。
蘇雷曼接受《路透》訪問時透露,微軟將為此投入「大量資金」,並由現有研究人員及新招募的人才組成團隊,Karen Simonyan 則擔任首席科學家。他並未透露是否將採取如 Meta(META.US) 提出百萬美元簽約金挖角人才的策略,但強調微軟仍會持續延攬全球頂尖 AI 專家。
根據《彭博》報導,這項計畫正式展開,也是因應微軟與 OpenAI 重新協議後,先前限制微軟避免自主開發最先進 AI 模型的條款已被移除。此舉讓微軟得以擴大內部 AI 產品研發,不再完全依賴 OpenAI 技術路線。
蘇雷曼在部落格中說明,超級智慧被視為比通用人工智慧 (AGI) 更高的門檻。如果 AGI 代表人工智慧可在各類任務中達到人類水準,那麼超級智慧則是能在多數工作上遠遠超越人類。他將微軟的新方向定義為「人本超級智慧」(Humanist Superintelligence),強調應聚焦可帶來明確、正向的實際效益,而非追逐「無限擴張、可自主進化」的機器智慧。
他直言,對於自主進化的 AI 是否能受控存在疑慮,因此微軟選擇以減少風險的方式推動強 AI 發展,例如電池儲能技術、材料科學、蛋白質結構、與疾病診斷等高度專業領域。他認為,這些 AI 模型具備實現「超人類水準」的潛力,且幾乎不會帶來「存在性風險」。
醫療診斷是微軟最先布局的核心方向之一。蘇雷曼指出,透過能夠推理的 AI 系統,未來兩至三年將有機會達成「醫療超級智慧」,大幅提前發現可預防疾病,進而提升人類平均壽命與健康餘命。他強調:「人本主義要求我們持續檢視科技是否真正服務人類利益。」
不過,市場對此反應謹慎,微軟 (MSFT.US) 盤中股價在消息發布後下跌 2.00%,每股暫報 497.00 美元。
隨著 OpenAI、Meta 等競爭對手也將目標轉向超級智慧,全球 AI 競賽正在走向更高層級的技術爭奪。而如何兼顧創新速度與安全信任,也是微軟希望藉由這次新策略重新定義的方向。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