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周四 (30 日) 在南韓會晤後,川普宣布美國將即刻下調與芬太尼相關商品關稅一半,稱已獲得北京承諾,將加強管控非法芬太尼及其前驅化學品的出口。川普表示,他相信中方會「非常努力阻止死亡蔓延」。
芬太尼是一種醫療使用的強效止痛劑,但非法版本因價格低廉、易於製造,近十年已成為美國藥物過量死亡的主要來源。川普政府將其視為國安與公共衛生的重要威脅,並將打擊芬太尼列為對中談判核心。
川普政府今年以未能遏止毒物流入為由,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後,雙方爆發報復性拉鋸。此次川習會後出現的緩和跡象,顯示禁毒合作可能成為美中關係改善的突破口之一。
為何川普鎖定中國?
川普今年 2 月簽署行政命令,指控中國政府透過補助措施鼓勵化工企業出口受管制化學品,並容許洗錢、跨境犯罪活動滋長,使美國社會面臨持續性威脅。他強調,華府不會對中國在禁毒上的承諾「聽其言、不觀其行」。
川普曾在 Truth Social 多次公開點名習近平,指責北京未完全落實 2018 年承諾的死刑懲處販毒者政策,讓芬太尼仍大量流入境外市場。
背景上,美國藥物過量死亡已連續多年超過 10 萬例,其中芬太尼與合成類鴉片占比最大。對川普而言,這不僅是外交與貿易議題,也與其內政民意承壓直接相關。
中國在芬太尼供應鏈中扮演什麼角色?
根據美中經濟暨安全審查委員會 (USCC)2021 年報告,中國化工廠曾是全球芬太尼成品的主要生產地,過去直接向美國黑市供貨。然而自美國加強截查與國際壓力升高後,中國企業已逐漸轉向生產前驅化學品。
美國緝毒署 (DEA) 指出,中國化工業規模龐大、合成能力強,許多原料化學品既可合法生產,又能輕易應用於毒品製造,使得供應鏈追查難度提高。
前驅化學品經由墨西哥販毒集團加工後,再以更隱密方式走私入美,使執法機構面對的挑戰呈現跨境、分散化與洗白策略更新的趨勢。
中國做了什麼來管控芬太尼?
在 2018 年川習會後,北京宣布將所有芬太尼類物質納入管制清單,填補先前只列管部分分子的法規漏洞。2019 年,北京也准許美方調查機構更深入追查中國境內的走私供應鏈,並公開判決對美走私案件的多名嫌犯,以凸顯禁毒決心。
然而,自 2020 至 2022 年間,美中關係因地緣政治議題趨冷,雙方對話暫停,北京在 2022 年 8 月宣布全面中止禁毒與執法合作。這導致原有情報交流中斷,美方難以掌握供應鏈最新動向。
直至拜登任內後期,雙方才恢復有限合作。但美國駐北京官員表示,中方近年未再通報任何涉芬太尼罪案裁決,執法透明度與持續性成疑。
為何此刻下調相關關稅?
川普將關稅工具視為施壓手段,今年 3 月加碼關稅至 20%,以凸顯北京未能有效控制化學品出口。而北京則以對美農產品增稅反制,引發雙方長達數月拉鋸。
此次川習會為緩和局勢帶來象徵性進展。中方近期已將 4 - 哌啶酮 (4-piperidone) 與 1-boc-4 - 哌啶酮 (1-boc-4-piperidone) 列入二類化學品管制,自 7 月 20 日起需提出完整流向申報,並加強跨境監管。
川普稱此舉為中國「展現合作誠意」,降稅則被視為美國的回應手勢。
禁毒合作能否成為美中關係穩定器?
儘管最新發展帶來正面象徵意義,美中在禁毒合作上仍存在不小挑戰。美國長期質疑北京執法透明度與落實效果,而中國也指責美方一方面要求合作、一方面施加懲罰性關稅,缺乏互信基礎。
另一方面,芬太尼供應鏈已從中國直接製造成品,轉向透過墨西哥販毒集團加工再流入美國,使跨境追查難度提高,源頭管制所能發揮的效果相對有限。禁毒議題雖涉及公共衛生,但也深受政治氛圍牽動,美中每逢雙邊關係緊張時,合作機制便容易停擺。
儘管如此,芬太尼危機是雙方共同面臨的迫切問題,各界普遍認為,若能將禁毒合作視為相對不具主權爭端的領域,或有機會為美中關係注入更多務實對話空間。
換言之,芬太尼議題既是拉鋸的槓桿,也是修補信任的起點。未來成效將取決於中國能否持續採取具體管制措施,以及雙方執法資訊交流能否穩定且不再受政治波動干擾。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