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將於周四 (30 日) 美股盤後公布 2025 會計年度第四季財報,投資人聚焦 iPhone 17 系列是否帶來換機熱潮,以及該公司在人工智慧 (AI) 布局上能否加速,以取信華爾街。市場估計,本期 iPhone 銷售可望年增近 9%,帶動整體營收與獲利雙雙回升。
蘋果股價在 7-9 月期間勁揚 24%,創兩年多來最佳季度表現,周二更短暫站上 4 兆美元市值,成為繼輝達 (NVDA.US) 與微軟 (MSFT.US) 後,全球第三家跨過此里程碑的企業。然而,市場仍擔憂蘋果在 AI 競賽中落居後段班,需在財報會中釋出更具體計畫。
截稿前,蘋果 (AAPL.US) 周三 (29 日) 盤中股價下跌 0.17%,每股暫報 268.54 美元,市值暫報 4.01 兆美元。
iPhone 17 需求強勁 美國與中國明顯回溫
儘管新機僅在季末上市數日,研究機構 Counterpoint 數據顯示,美國與中國前 10 天銷量較前代同期增加 14%,尤其 iPhone 17 與 iPhone 17 Pro 系列銷售暢旺。eMarketer 分析師 Jacob Bourne 指出,蘋果在兩大市場回到「頂尖智能手機供應商」地位。
更高亮度螢幕、擴充儲存容量與性能提升,是吸引換機動能的主因。分析師預測,第四季 iPhone 營收將達 500 億美元,年增 8.6%,創同期新高。營運團隊並持續將美國市場供應鏈移轉至印度,以抵銷進口關稅成本衝擊。
此外,IDC 報告亦顯示,中國出貨量受新機上市拉抬,短期需求明顯改善,有助蘋果在華對抗小米 (01810-HK) 與華為的強勢競爭。
iPhone 17 Air 買氣不如預期 但影響有限
本次唯一具顯著設計變革的 iPhone 17 Air,以更薄機身與輕量設計搶市,售價落在 999 美元 (新台幣 36,900 元起),但因僅配備單鏡頭、續航較短,導致早期需求偏弱。華爾街普遍認為,Air 型號銷量不佳符合歷史脈絡,過去「Mini」、「Plus」版本也曾面臨同樣挑戰。
蘋果雖未公布各型號銷售細節,但供應鏈消息稱,Air 零件訂單已有縮減跡象。不過,由於上市時點在各市場不一,中國於 10 月中旬才開賣且短時間內售罄,因此後續動能仍待觀察。
分析師強調,Air 失利對整體表現影響有限,高毛利的 Pro 與主力機型已涵蓋核心需求。高盛 (GS.US) 指出,Air 或許只是前導型產品,「更像是折疊手機之前的過渡設計」。
AI 策略受質疑 投資人盼財報釋疑慮
雖然 iPhone 銷售提振短線股價,但市場現階段更在意蘋果在 AI 領域的佈局速度。自生成式 AI 爆發以來,蘋果尚未推出具指標性 AI 應用,Siri 大改版延宕至 2026 年,並面臨部分人才出走,引發能力是否落後競爭者的疑慮。
TECHnalysis Research 總裁 Bob O'Donnell 直言:「蘋果缺乏吸引頂尖人才留下的 AI 策略,挑戰清晰可見。」
分析師也將留意蘋果是否能在財報電話會議上,提出更具體的 AI 研發藍圖,包括未來功能落地的時程規劃,以及 A 系列與 M 系列晶片在設備端推動 AI 運算能力的角色。與此同時,市場亦期待蘋果說明,AI 是否有望帶動服務收入成長,成為支撐公司中長期營運的另一項關鍵動能。
在利率走降、自動化需求持續推升科技資本支出的背景下,市場仍期待蘋果保持創新節奏,避免與三星、輝達、Google(GOOGL.US) 等 AI 領導者差距擴大。
營收展望方面,分析師預測本季總營收將達 1,021.7 億美元、年增 7.6%,每股獲利 1.77 美元。若假日購物季 iPhone 銷售續強,蘋果有望迎來自 2022 年以來首度完整回到成長軌道。
(美股為即時串流報價; OTC市場股票除外,資料延遲最少15分鐘。)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