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報導,美國總統川普與南韓總統李在明周三 (29 日) 宣布,雙方已敲定一項貿易協議,為自 7 月確立框架協議以來的數月談判畫下句點。協議內容包括大規模造船投資、關稅調整與科技貿易保障,意在強化美韓經貿與策略合作。協議預計將涵蓋額外的安全保障細節,完整內容將於近日公布。
李在明在為川普舉辦的晚宴上指出,協議完成象徵雙方就多項關鍵議題達成共識,川普則稱此次會談「非常成功」,並透露雙方「幾乎已完成所有貿易協議內容」。消息傳出後,韓元兌美元一度升值 0.9%,市場情緒明顯提振。
造船投資與關稅讓步成協議主軸
根據南韓政策室長金容範說法,協議將促使首爾投入 1,500 億美元於造船投資計畫,另再編列 2,000 億美元作為投資承諾,並允許以貸款與擔保等方式籌措資金,顯示美方在融資條件上作出重大讓步。投資將採分期進行,避免對外匯市場造成衝擊,且每年在美投資額上限為 200 億美元。
在關稅議題上,美國原先對南韓進口汽車維持 25% 關稅,使南韓車廠相較日本競爭處於劣勢,如今協議將稅率降至 15%,與日方待遇一致。這項調整有助提升韓系車企在美市場的價格競爭力。
此外,美國將允許造船投資由國內與國際商業銀行提供擔保,以緩解外匯市場壓力。雙方同意投資須以「商業可行性」為原則,獲利在 20 年內依五五比例分配,若還本有困難,分配比例可進一步調整。協議採用統籌型特殊目的公司架構 (umbrella-type SPV),使各項投資項目可互相分攤風險。
半導體關稅比照台灣 強化產業穩定性
協議亦涉及南韓重點產業半導體。雙方將關稅稅率比照美國對台灣業者標準,以避免韓企在核心科技供應鏈上處於不利地位。南韓將獲得其醫藥出口享有與美國任一主要貿易夥伴相同的最低關稅保障。
依協議進度,南韓須在 2029 年 1 月前完成投資承諾。先前南韓財長曾表示,韓元疲弱部分反映市場擔憂協議未能落實,如今貿易確定有望改善金融市場信心。值得注意的是,若 20 年內無法收回本金與利息,雙方將可調整獲利分配機制。
本次協議被視為川普亞洲行的另一項政績,白宮預計將在未來數日公布更多細節。外界亦關注川普周四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認為將成為整趟行程最具象徵意義的外交場景。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