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紐約黃金期貨價格收在每盎司 4000 美元之上後,國際金價今 (8) 日在亞洲交易時段延續漲勢,倫敦現貨黃金價格史上首次觸及每盎司 4000 美元關口,達到每盎司 4005.88 美元,創盤中歷史新高。
國際金價之所以持續走漲,是因為美國聯邦政府停擺、美國債務可持續性等短期和長期風險,加上市場對聯準會 (Fed) 未來多次降息預期升溫,以及全球多個地區地緣衝突持續等因素,綜合推動金價快速上漲。
美國知名經濟學家伊爾艾朗 (Mohamed El-Erian) 最新認為,推動這波漲勢的不是市場恐慌情緒,而是某種更深層的東西的訊號。
伊爾艾朗周二 (6 日) 在 X 平台上撰文指出,儘管金價如此破紀錄的上漲通常會被解讀為投資者焦慮的跡象,但近來漲勢跟其他風險資產一致,「如標普 500 指數、那斯達克指數、羅素指數等」,這些資產「也處於或接近歷史高點」。
因此,根據伊爾艾朗說法,這與「金融市場的不安」關係不大,而與「全球經濟和金融秩序的持續分裂」關係更大。
Wolf Financial 行銷長 Samuel Grisanzio 對伊爾艾朗的文章也回應稱金價的上漲並非「避險行為」,而是「聰明的資金在策略上對沖弱勢美元」。
全球知名避險基金 Citadel 創辦人兼執行長格里芬 (Ken Griffin) 近日也指出,黃金近期的漲勢令人擔憂,因為同時美元也在貶值。
格里芬本周稍早說道:「我們看到美元以外的資產出現大幅通膨,因人們正在尋找有效去美元化的方法,或者讓他們的投資組合面臨美國主權風險。」
黃金大多頭 Peter Schiff 最近一次受訪時也表示,金價的歷史性漲勢不會降溫,並認為金價有可能漲至每盎司 2 萬美元。「我認為黃金不會停止上漲,因美元不會停止下跌。金價不會止步於 5000 美元。它不會止步於 1 萬美元。它會更高。我的意思是,它可能漲到 2 萬美元。」
這位知名經濟學家兼加密貨幣批評者還預測,Fed 將轉向量化寬鬆政策,即購買債券向經濟注入現金,從而推動通膨「飆升」。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