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普 500 指數今年迄今已上漲 8%,近期一直徘徊在歷史高點附近。穩健的獲利、依然強勁的經濟以及人工智慧的炒作不斷推高股市。
然而,摩根士丹利認為,有幾個因素可能會中斷這股上漲動能:
一、勞動市場降溫的疑慮
自七月份的就業報告公布以來,市場便開始擔憂近期美國勞動市場的強勁表現可能只是一種假象。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美國經濟當月僅新增 73,000 個非農就業職位,遠低於預期的 105,000 個;此外,前兩個月的數據也經歷了大幅下修。
儘管部分聲音質疑數據的準確性,但摩根士丹利財富管理集團首席投資長 Lisa Shalett 強調,更廣泛的數據資料證實了這一趨勢。
她指出,根據勞工統計局的 JOLTs 調查,六月底的職位空缺數已降至 744 萬個,職位空缺與求職者的比例約為 1:1,顯示出市場需求疲弱。此外,供應管理協會的一項調查也顯示新僱用人數正在收縮,這甚至可能預示著經濟衰退的到來。
二、第二季財報的偏頗現象
Shalett 承認,第二季財報季確實展現了許多公司,特別是科技領域企業的強勁增長。標準普爾 500 指數成分股公司財報表現優於預期的比率,在季末仍保持在或高於 80% 的基準。然而,她指出,若深入分析最新的季度業績,會發現情況不盡相同。
報告揭示,在 11 個主要股票板塊中,僅有三個——資訊科技、通訊服務和金融——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更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七巨頭」成員的年增長率高達 26%,但其餘 493 家公司的年增長率卻微乎其微。
這不禁引發一個核心問題:如果大多數大型上市公司的利潤僅與名目 GDP 的增長保持一致,那麼美國經濟是否真的像表面看起來那樣穩健?
三、潛在的「停滯性通膨」暫停
Shalett 還指出,通膨以及停滯性通膨的可能性,是近期經濟對話中的兩大主導主題,這兩者都可能對推動市場上漲的力量形成抑制。
隨著川普政府的貿易戰持續延燒,對通膨的擔憂隨之加劇,儘管目前美國整體經濟狀況似乎尚屬良好。然而,摩根士丹利認為這可能只是暫時的。
報告指出:「這可能只是痛苦的延遲,而非避免,因為最近的最終對等關稅公告將稅率設定為約 18%,幾乎是 10% 水準的兩倍。」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鉅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