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此前連續多日創下歷史新高的老鋪黃金(06181)出現尾盤迴調,全天跌7.23%,回吐前一日漲幅,截至收盤報120.6港元。自上市以來,公司股價最高達139港元,相較招股價40.5港元漲幅已高達243%。
從交易盤面來看,自9月10日起公司股價快速拉昇,成交量也逐步放大至100萬以上,最新靜態市盈率為44.27,TTM市盈率為22.7。相比之下,A股上市的周大生(002867.SZ)和老鳳祥(600612.SH)TTM市盈率分別為9.63和9.94,同在港股上市的周大福(01929)為9.82,可以看出老鋪黃金的估值已遠貴過同行業可比公司。
外資券商高位出貨
從盤面來看,經過一段時間的拉昇股價,前期建倉的外資機構大多已逢高出貨,而“接盤”主力則主要為“入通”後的港股通南向資金。
數據顯示,近20日淨賣出經紀商中摩根士丹利和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兩家外資機構佔大頭,分別賣出89.77萬股、83.99萬股,其後日本券商瑞穗也賣出49.75萬股;買盤主力為來自港股通的南向資金淨買入236.14萬股,其次是花旗銀行和中信里昂分別買入72.18萬股和27.69萬股。
其中,摩根士丹利於上市初期不斷買入,在9月10日也就是“入通”後股價突破100港元時拋售全部持有的0.95%即約89萬股籌碼,按收盤價103港元計算,當日獲利近9200萬港元;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則在前期建倉約600萬股,在16-17日期間趁高位賣出約一半籌碼,20日股價回落時再次淨買入173萬股,最新持股比例為5.05%。
除港股通以外,花旗銀行在本次上漲行情後繼續看好後市股價,近期持續買入,最新持股比例已上漲至1.5%約142萬股,中國銀行仍持有140萬股,國元證券、國證國際亦有買入,持股量均不足10萬股。
從籌碼分佈形態的變化可以看出,“入通”前主力成本主要集中於70-90港元之間,經過一週多的拉昇,該部分籌碼稍有鬆動跡象,部分獲利盤開始兑現。港股通散户的籌碼成本則在108-113港元左右,但上方套牢盤逐漸增多,股價繼續上升的壓力漸顯。
可以看出,雖然散户追漲資金較大,但主力手中持有的低位籌碼尚未轉移,且119港元以上仍掛有約30萬股買單,將為股價提供一定支撐。投資者宜密切關注後續籌碼形態的變化,若主力低位籌碼向高位轉移,則預示着股價有大幅下跌的風險。
火速“入通”、高位套現需警惕
自去年以來,港股市場不乏短期內走出暴漲行情的疑似“妖股”,而這些公司普遍具有剛上市不久、市值較小、股權高度集中等特徵。實際上,異常走勢的背後往往有專業交易團隊在操盤,他們一邊集中拉昇股價吸引散户爭相入場,一邊在市場不斷釋放利好消息,並通過拉高股價衝刺“入通”等方式讓散户對後續行情抱有樂觀預測,實則入通後大股東迅速出貨,套現離場。
無獨有偶,近期隨着港股通標的名單調整正式生效,老鋪黃金亦獲納入港股通。此外,該公司披露的上半年業績實現營收、利潤雙雙高速增長,其中淨利更是同比增長近200%,黃金產品銷售實現“量價齊升”。
具體而言,2024年上半年公司錄得收入35.2億元(單位為人民幣,下同),同比增加148.34%;公司擁有人應占利潤5.88億元,同比增加198.75%。不過,期內公司毛利率略有下滑,同比下滑0.32個百分點至41.3%。
公司方面披露,老鋪黃金的渠道主要在一線和新一線城市的高端購物中心中,店均收入和客單價遠高於同行,這主要是因為公司面向高淨值人羣、有着“古法黃金”高端珠寶首飾品牌的獨特定位。
然而,市場份額落後也是公司不可忽視的劣勢之一。數據顯示,以2023年收入計,老鋪黃金在古法黃金珠寶市場排名第七,市佔率為2%,而前5大古法黃金珠寶品牌佔據了46.1%的份額;放眼到整個黃金珠寶賽道,老鋪黃金的市場份額更是僅有0.6%。
截止2024年6月末,老鋪黃金共有33家門店,相比同期周大生、週六福等頭部品牌的數千家門店依然相差甚遠。隨着其餘黃金品牌紛紛推出類似的古法金產品,市場陷入同質化價格戰的趨勢也將使得老鋪黃金的高增長難以重現。
數據顯示,老鋪黃金將於2024年12月27日迎來一波限售解禁,本次解禁股數共1080.16萬股,佔全球發售48.28%。如今主力持續拉高股價,或是在為3個月後的解禁潮趁機出貨而做準備,投資者也應警惕市場的滿滿“套路”,避免因盲目追漲情緒而中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