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發表報告指,於11月3日至7日赴歐洲與22位投資者會面。在分享持股情況的11位投資者(主要是全球新興市場基金或亞洲基金)中,90%已對中國市場持「中性」或「增持」立場,遠高於該行近期與美國投資者交流的60%比例。然而,這種「樂觀」情緒主要反映了中國股市重估過程中的投資組合再平衡。大多數歐洲投資者仍擔憂中國的通縮問題,而在估值倍數擴張空間有限的情況下,投資者正在等待盈利增長跟上步伐,再考慮增持中國股市頭寸。
報告指,與美國同行類似,歐洲投資者在中國股市的頭寸現時高度集中在少數大型股,如騰訊(00700.HK) +7.000 (+1.077%) 沽空 $17.05億; 比率 19.026% 、阿里-W(09988.HK) -3.600 (-2.244%) 沽空 $14.51億; 比率 9.576% 、寧德時代(03750.HK) +7.500 (+1.382%) 沽空 $1.33億; 比率 17.186% 和友邦保險(01299.HK) +1.750 (+2.125%) 沽空 $7.31億; 比率 38.157% ,反映未來由大型科技股主導的市場反彈步伐可能放緩。雖然大多數投資者長期看好中國的AI和高科技「國產化」故事,但部分投資者認為相關交易在短期內已過熱,因此正尋求防禦性行業的多元化投資想法。
相關內容《大行》海通國際:港股有望邁向新高度 科技股是主線同時關注創新藥、券商
大和繼續建議投資者分散至國內需求如飲料、醫療保健和高股息行業(如金融、家電、航運),以應對2025年第四季度的市場波動。由於政策順風、特朗普訪華前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可能緩解,以及國內投資者的持續流動性支持,該行對2026年上半年的市場前景保持建設性看法。然而,隨著全球基金重新配置的「均值回歸」幾乎完成,預計2026年外資回流中國股市的速度將放緩。(ha/da)(港股報價延遲最少十五分鐘。沽空資料截至 2025-11-12 16:25。)
AASTOCKS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