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放大 +    縮小 -
半月內股價累漲85%,DeepSeek真能成為維亞生物(01873)彎道超車的催化劑?
推薦
5
利好
3
利淡
4
智通財經

近期,在DeepSeek熱潮催化和各大企業積極響應下,全球AI醫療賽道全線爆發,AH兩地的AI醫療板塊股票也紛紛飄紅,暴漲趨勢明顯。其中維亞生物(01873)在2月14日大幅收漲34.69%引來市場廣泛關注。

智通財經APP觀察到,在橫盤近4個月後,維亞生物自今年2月起股價便有上揚跡象,2月6日至12日走出“五連陽”行情。但AI醫療概念的爆發似乎把此次行情催化成了一次“大漲”。截至2月19日,維亞生物在今年2月的股價漲幅已達85%。

DeepSeek熱潮催化,股價一週拉昇50%

把時間拉長至去年10月初,自9月末行情將股價拉至區間高點1.22港元后,維亞生物便開始了近4個月的橫盤震盪期,直到今年2月6日才實現顯著上漲。

具體來看,2月6日當天,維亞生物股價大幅收漲11.25%,成交量達到747.35萬股,較前日125.80萬股出現明顯放量。之後的三個交易日,維亞生物股票成交量穩定在300萬股以上,並在2月12日放出1561.85萬股的鉅額成交量,創下自去年10月9日以來的單日成交量記錄,出現主力資金介入跡象。

維亞生物股價自2月7日開始正式站上所有均線,與此同時5日、10日和20日均線開始呈現多頭排列;同時,“零上金叉”後的MACD柱狀圖在隨後的“五連陽”中持續放大;量能趨勢上,股票在2月14日和17日成交量分別達到3947.75萬股和4507.60萬股,形成量價齊升的突破形態;截至2月17日,維亞生物以1.46港元收盤價已站穩所有均線之上。維亞生物股價也因此在今年2月第二週累漲達50%。

從經紀商交易情況來看,智通財經APP觀察到,近5日,維亞生物買方前三席分別為瑞銀、中金和花旗銀行,分別淨買入923.70萬股、395.50萬股和308.68萬股;有買就有賣,賣方席位來看,中國銀行為最大賣出者,共計賣出1357.60萬股;國泰君安和港股通(深)為第二、三大賣方,分別賣出367.20萬股、211.70萬股。

投資者不難看出維亞生物股價獲MACD與均線共振支撐上漲,在短期技術面上指向偏多。

但在2月18日和19日維亞生物股票出現了較為明顯的縮量,量價背離趨勢明顯。結合上述表現,若後續無法持續補量,維亞生物股價短期可能面臨拋壓或震盪,後續或回調至1.33港元的5日均線附近,後續縮量企穩有望出現二次介入機會;但若能在量能配合下突破1.53-1.59港元區間,維亞生物股價則有望進一步走強。

DeepSeek是CRO的靈丹妙藥?

相比短期股價波動,價值投資者們或許更關心維亞生物的長期價值能否藉助這波AI醫療行情加速兑現。

智通財經APP觀察到,自2021年6月觸頂11.64港元以來,維亞生物整體股價幾乎一直處在下行通道中,跌至2024年4月最低的0.41港元。而從月線來看,自2024年1月至今年1月,維亞生物的月收盤價均在1港元以下。即使經過近日股價大漲,其PS估值也僅為1.47倍,遠低於行業的6.52倍PS均值。在此背景下,AI或成為維亞生物翻盤的關鍵。

從技術發展來看,AI技術尤其是生成式AI、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等技術的成熟,為新藥研發帶來了顛覆性的改變。例如,AI能夠將藥物發現時間縮短40%,藥物臨牀試驗時間節約50%至60%,極大地提高了研發效率。

Tech
Emergence數據顯示,AI每年可為製藥行業節約高達260億美元的成本。波士頓諮詢(BCG)發佈的報告稱,AI生成的藥物分子在I期臨牀試驗的成功率達80%-90%,高於50%的歷史平均水平;在II期臨牀試驗的成功率為40%,在歷史區間上限。BCG估計,AI有望將新藥的研發的整體臨牀成功率從目前的5%—10%提高到9%—18%,製藥行業的整體研發效率有望實現翻倍。

交銀國際則認為,AI大模型不僅為數字醫療服務公司提供了強大支持,在疾病診斷/檢測方面也展現出巨大潛力。同時,AI在醫藥研發領域的應用也能夠提高藥物研發的效率、優化藥物設計,對CRO和創新藥企產生積極影響。

通過AI在研發端實現降本增效最終反饋到服務上,或許才是維亞生物在CRO賽道彎道超車的最終目的。

2月14日,公司宣佈本地部署DeepSeek-R1模型確實踩上了最近醫療板塊的DeepSeek風口,但早在AI浪潮興起之初,公司就着手搭建AIDD/CADD平台,通過持續迭代和系統性優化,逐步構建起了從靶點預測到候選化合物優化,直至臨牀前研究的全週期AI賦能體系。

例如,在小分子研發中,維亞生物採用AI輔助虛擬篩選將富集因子實現20倍的躍升,同時將篩選驗證週期縮短至數週,顯著降低研發成本。在大分子領域,在AI技術驅動下構建的應用抗體序列改造和從頭設計(de
novo design)技術將傳統6-8個月的抗體發現週期大幅縮短,每輪乾濕實驗驗證只需不到1個月,從根本上提升了研發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從當前全球CXO賽道發展趨勢來看,AI CRO企業似乎能以更高的效率獲得下游客户的青睞,由此贏得更多的訂單。

智通財經APP瞭解到,目前AI在藥物發現領域的巨大潛力已經吸引了多家全球、國內知名藥企合作。包括輝瑞、拜耳、默沙東、強生、禮來等在內的全球頂級製藥公司更傾向於在藥物發現中的靶點發現、化合物篩選等數幾個AI賦能效應最佳的環節使用AI
CRO代理研發服務。

而從全球CXO市場情況來看,2024年全球生物醫藥投融資回暖明顯。數據顯示,去年前10個月全球生物醫藥領域投融資交易金額約257.97億美元,同比改善10%;其中10月單月實現投融資34.65億美元,同比提升90%,環比改善25%。

另外,此前2024Q3公募基金醫藥持倉數據顯示,其中CXO倉位提高明顯,另外港股通資金在近60日大舉買入CXO標的股票,均展現出目前國內資金對CXO板塊的後續回彈的基本樂觀態度。在此背景下,國內CXO賽道有望迎來整體性的價值重估,而低估值且踩上AI風口的維亞生物便有望成為資金在傳統CXO龍頭之外的配置選擇。


新聞來源 (不包括新聞圖片): 智通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