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发表环球股市策略报告表示,股市「牛市」以及领先科技公司股价持续上涨,令许多人担心正处於一个泡沫之中。历史表明,泡沫通常由围绕突破性技术产生的狂热所推动,吸引投资者、资金和新进入者。典型的泡沫特徵包括资产价格快速上涨、极端估值,以及因杠杆增加而引发的重大系统性风险。
该行指,目前环球市场行为和定价确实出现了一些与过去泡沫相似的迹象,然而,该行也观察到几个关键差异:首先,科技板块至今的上涨主要由基本面增长所驱动,而非对未来增长的非理性投机;其次,表现最强劲的领先企业拥有异常稳健的资产负债表;第三,人工智能领域迄今仍由少数现有巨头主导,而多数泡沫往往出现在竞争激烈、投资者及新进入者蜂拥而至的阶段。
就美股「大科技」公司的估值是否合理?该行指由於无法确切知道相关公司最终将实现的盈利与回报,这个问题显然难以回答,但却是当前多数投资者正在面对的课题。该行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1)与过去泡沫时期的估值比较,2)PEG比率,3)ROE与市净率的对比,以及4)股利折现模型(DDM)。在多数情况下,目前估值虽高,但仍距离科网泡沫高峰期有一定距离。
高盛指美股「神奇七侠」(Magnificent 7)(包括苹果(AAPL.US) 、微软(MSFT.US) 、谷歌母公司Alphabet(GOOGL.US) 、特斯拉(TSLA.US) 、fb与WhatsApp母公司Meta(META.US) ,英伟达(NVDA.US) 及亚马逊(AMZN.US) )的中位数未来24个月预测市盈率为27倍,若剔除估值远高於其他公司的特斯拉,则为26倍。这大约是1990年代末期当时最大七家公司的同等估值的一半;而当时日本的主导企业(多为银行)的估值更为高企。目前的企业价值对销售额(EV/Sales)比率亦远低於1990年代末主导企业的水平。因此,虽然当前估值确实偏高,但该行看来,整体尚未达到金融泡沫顶峰时期常见的极端水平。
该行认为,不能排除最终可能形成泡沫的风险,但综合来看,目前尚未处於泡沫之中。今年至今,全球主要市场的区域表现高度相似。由於美元走弱,整体而言非美国股市表现优於美国,部分市场甚至大幅领先。第二,越来越多元化的因素组合正为投资者提供更丰富的分散投资机会。在金融危机後的十余年间,股市回报集中於美国及超大型科技股,同时「增长」与「价值」风格的分化主导了市场表现。零利率环境更有利於久期较长的增长型股票,而许多传统价值型板块在金融危机後面临商品价格下跌和银行去杠杆化等重大阻力。但如今,投资机会已开始在各类风格与行业间扩大。
高盛认为目前正进入一个时代,领先科技股的命运愈来愈依赖於其背後的实体基础设施。暴增的电力需求无法仅靠应用程式或软件解决,必须投入真正资源於发电与配电领域,这将为资本财、能源、资源,甚至房地产及运输等行业带来更广阔的增长与回报前景。在科技行业内部,回报来源亦将进一步分化。2020年代的领先科技巨头很可能继续主导各自领域,但快速的创新——尤其是围绕机器学习及人工智能的领域,料将催生新一波科技明星企业,借助当前的资本支出热潮推出新产品与服务。(wl/da)(美股为即时串流报价; OTC市场股票除外,资料延迟最少15分钟。)
AASTOCKS新闻